戍邕州

兵符下西州,将军催部伍。

鸣锣张大旗,早发邕州戍。

家家送出城,走哭遮行路。

邕州万里馀,北人那可去。

毒草见人摇,雄虺大如树。

二月瘴烟发,薰蒸剧甑釜。

病者如倒林,十才起四五。

偶有脱死归,扶杖皆病偻。

逃生既不暇,安能捕寇虏。

跳踊一蛮来,取之易攫鼠。

顾彼有土人,挥金可召募。

狃练得精卒,亦足为爪距。

妻儿蓄里闾,于心必爱护。

较之勇怯间,相去犹豚虎。

一朝有缓急,伸缩用臂股。

何必遣戍兵,觳觫就死所。

愿留中州人,无填岭南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宋诗《戍邕州》是郑獬所作,描绘了士兵被派往偏远岭南地区戍守的艰辛与悲壮。诗的前四句通过“兵符”、“将军催”和“早发邕州戍”的场景,展现了军队的紧张调动和戍边任务的紧迫。接下来,诗人通过“家家送出城”和“走哭遮行路”的细节,描绘了民众对亲人的担忧和离别的凄凉。

诗中“毒草”、“雄虺”和“二月瘴烟”等意象,生动刻画了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疾病和死亡的威胁随处可见。士兵们“病者如倒林”,生存状况极其艰难,而逃脱的幸运者也大多“病偻”,无法有效作战。

诗人提出,招募当地熟悉地形的土人,虽然他们可能不如正规军强大,但经过训练也能成为有力的防御力量。同时,家中妻儿的牵挂使得他们在面对敌人的威胁时,会更加勇敢和忠诚。最后,诗人呼吁朝廷留下中原的士兵,避免无辜的岭南百姓遭受战争的摧残。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士兵命运的同情,也有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表达了对和平与民生的关注。

收录诗词(433)

郑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号:云谷
  • 籍贯:虔化
  • 生卒年:1022——1072

相关古诗词

戏酬正夫

汪子怪我不作诗,意欲窘我荒唐辞。

自顾拙兵苦顿弱,安敢犯子之鼓鼙。

子之文章既劲敏,屡从大敌相摩治。

左立风后右立牧,黄帝秉钺来指麾。

蚩尤跳梁从风雨,电师雷鬼相奔驰。

顷之截首挂大旆,两肩冢葬高峨危。

如何韬伏不自发,欲用古术先致师。

遗之巾帼武侯策,司马岂是寻常儿。

应须敌气已衰竭,然后铁骑来相追。

回戈坐致穷庞伏,得非欲学韩退之。

嗟我岂敢与子校,唯图自守坚城陴。

况兹忧窘久废绝,空馀衰老扶疮痍。

开卷旧字或不识,岂能有意争雄雌。

朝来据鞍试矍铄,是翁独足相撑支。

检勒稍稍就部伍,亦欲一望将军旗。

曹公东壁不羞走,周郎未得相凌欺。

便须持此邀一战,非我无以发子奇。

形式: 古风

收麦

小麦深如人,澶漫不见地。

一苞十馀茎,一茎五六穗。

实粒大且坚,较岁增三倍。

芟穫载满车,累累犊衔尾。

大挈置之场,巃嵷丘陵起。

妇姑趁天色,扑抶喧邻里。

贫者捃其馀,翁妪携稚子。

农家兹有获,卒岁可无馁。

去夏水漂屋,汩窜幸不死。

以得补所失,囷圌可储峙。

云问麦之收,丰饱何因尔。

得非长官贤,政化顺天理。

无乃农夫勤,蚤莫事耘耔。

兹盖天公仁,雨泽以时至。

消灭贼与蟊,陇亩皆稠穊。

嗟嗟尔之民,无忘天公赐。

形式: 古风

杂兴三首(其三)

秦皇按长剑,杀人如刈草。

何独李斯辈,竟以丞相老。

汉元服儒衣,收谏如蓄宝。

何独萧望之,诛锄恨不早。

沧海飞天波,枯泽淤行潦。

刘累婴其喉,蛟龙不为暴。

鲁士固多贤,亲师仲尼道。

至于出处间,惟有颜生到。

形式: 古风

杂兴三首(其二)

块泥封两耳,师旷亦为聋。

离朱捏两目,触面不得通。

折弓断其臂,安得为逢蒙。

白日照六合,光耀当天中。

苟为物所蚀,齯齿犹成童。

君子诚其意,默通大化工。

所以虞舜明,不在双重瞳。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