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上双舟催发

沧茫万顷不计阔,仙槎曾泛天宫阙。

至今风浪卷长空,破浪飞帆何处发。

落鹰飞兔注急湍,千丈皑皑涌雪山。

相忘鸥鹭惯舟楫,荡漾随流下小滩。

晚来两两帆相续,牙樯拄定孤轮玉。

寒冰冷浸一江秋,分明写出潇湘轴。

形式: 古风

翻译

广阔的水域无边无际,曾经有仙舟驶过天宫的楼阁。
如今风浪依旧翻滚天空,破浪前行的船帆从何方出发。
鹰击长空兔奔疾流,千丈白茫茫如雪山涌动。
鸥鹭已习惯于舟行,随波逐流滑向小沙滩。
傍晚时分,双帆相继出现,洁白的樯柱稳托着孤零零的船轮。
寒冷的秋水浸润着江面,清晰地描绘出潇湘的画卷。

注释

沧茫:广阔无垠。
仙槎:传说中的仙舟。
天宫阙:天宫的楼阁。
风浪卷长空:大风掀起的波浪仿佛卷动天空。
破浪飞帆:破浪前行的船帆。
落鹰飞兔:形容快速移动的景象。
急湍:湍急的水流。
皑皑:洁白的样子。
相忘:忘记,此处指鸥鹭与舟行的和谐相处。
牙樯:装饰有象牙的船樯。
孤轮玉:形容船轮洁白如玉。
潇湘轴:指潇湘流域的美景画卷。

鉴赏

这首宋诗《和江上双舟催发》由赵希逢所作,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富有动态的江面景象。诗人以广阔的江面为背景,想象仙槎曾驶过的天宫阙,暗示着历史的神秘与远方的诱惑。风浪翻滚,长空如画卷,引发对未知航程的遐想。

"破浪飞帆何处发"表达了对船只出发点的追寻,落鹰飞兔比喻船行之速,急湍中显现出力量与冒险。接下来的"千丈皑皑涌雪山"则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江水奔腾如同雪山涌动的壮观画面。

诗人进一步借鸥鹭与舟楫的相伴,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随后江流渐缓,小滩在望,晚来的双舟相继而行,牙樯矗立,孤轮映照,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寒冰冷浸一江秋,分明写出潇湘轴",通过江水的冷冽和秋天的气息,传达出一种凄清而深远的意境,仿佛在江面上勾勒出一幅潇湘秋色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首诗以江上航行为线索,展现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变化,体现了宋诗的婉约与豪放并存的特点。

收录诗词(168)

赵希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百舌

四序循环机不息,百花独梅先占得。

纷纷红紫未动头,飞蝶游蜂圣得识。

数声啼破枝头春,来从何处绿杨阴。

黄鹂钳口燕无语,是甚娇声敢啭禽。

梨花院落如飞雪,百样间关调巧舌。

工兼众语媚韶华,一部笙簧长按节。

东君拂袖赏音稀,寂寞无言蒿下飞。

一春滕口说底事,徒尔贻笑诸羽衣。

人生可以直则直,万言万当岂如默。

三年不鸣忽一鸣,惊动东西与南北。

形式: 古风

和寿昌道中

债甘偿道路,脚惯踏江村。

蓦地心生愧,何人日掩门。

安贫居陋巷,无事对清樽。

我亦动思静,此怀与谁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和杨花(其二)

禀受天香兼国色,一枝漏却春信息。

断桥寂莫黄昏时,何人前村雪里归。

五出六出誇两样,只将一眼为识赏。

相看如昨不世情,超然风度不与京。

有时冷浸月华白,不学寿阳点宫额。

四时留得伴眼前,不妨长作陇头客。

形式: 古风

和邻女搔绵吟

门外数声风动竹,知是客来憩舆辐。

嫣然一笑为谁开,眼前喜见人如玉。

奚奴侧背□锦囊,共看娇容理蟹筐。

可堪清晓正凝霜,冰箸入手生寒芒。

袜尘微动缫车索,三尺龙孙横左握。

初方一缕渐如纶,衮衮不断巧绵络。

沿淮土旷人更稀,未冬寒风已透帏。

闲田不种木棉树,卒岁可怜无褐衣。

岭南弥望无处著,堪与梨云同寞寞。

收来比屋机杼鸣,谁复号寒叹落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