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永睦县高斋

沓嶂宽围巴水通,登临眼界浩无穷。

空蒙岚翠云烟外,明灭波光树影中。

莫咏枫林伤极目,且依蘋末挹雄风。

中原十载人将尽,相见休嗟似转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连绵的山峦围绕着巴水,视野开阔无边无际。
云雾缭绕的山色在远处若隐若现,波光粼粼的水面和树影交错闪烁。
不要感叹枫林之景令人伤心,暂且依附水中的浮萍感受豪迈之风。
十年战乱,中原人口几乎凋零,相逢时不必哀叹如飘零的蓬草。

注释

沓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巴水:指长江上游的支流。
眼界:视野。
空蒙:迷茫朦胧。
岚翠:青翠的山岚。
极目:远望。
蘋末:水面上的浮萍。
雄风:豪迈的风。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
尽:殆尽,几乎消失。
转蓬:随风飘动的蓬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辽阔的山水景象和深远的思想感情。开篇“沓嶂宽围巴水通,登临眼界浩无穷”两句,勾勒出一片开阔的山水之境,其中“沓嶂”指连绵起伏的山峰,“巴水”可能特指某一地区的河流,“宽围”则是山环水抱形成的自然屏障。诗人通过登临(登高临远)的动作,将这种无垠的景色尽收眼底,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赞美。

接着“空蒙岚翠云烟外,明灭波光树影中”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山水之间的云烟变化,以及水面上的波光与岸边树木的倒影。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远。

然而,诗歌的下半部分转而展现了一种哀愁的情怀。“莫咏枫林伤极目,且依蘋末挹雄风”两句中,“莫咏枫林”可能是指不要过多感叹枫林之美,以免心生伤感。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即便是在这如画的景色面前,也要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去“挹雄风”,即吸纳大自然中的磅礴气象。

最后,“中原十载人将尽,相见休嗟似转蓬”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中原十载”指的是在中原地区度过了十个年头,而“人将尽”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或同僚间相继离去的哀伤。末句“相见休嗟似转蓬”,通过比喻人们相聚的难得和草蓬般轻易飘散的情形,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透露了其内心深处对于自然之美、时光之逝和人情之薄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题竹

南州困歊暑,蔽映资筼筜。

帘捲午阴静,窗开夕气凉。

径幽怜笋密,庭空喜干长。

相期待岁晏,持以凌繁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赠江司令朝宗

投老叨恩得一州,平生江令始从游。

挥豪坐上誇新句,岸帻樽前傲早秋。

幸有高情能命驾,宁能十日为吾留。

诗成苦被黄花恼,急送兵厨与破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赠相僧杨懒散

邂逅湖傍寺,翻然还语离。

春风飞锡远,暮雨渡杯迟。

渺渺孤云意,翩翩野鹤姿。

百年堪几别,何处重相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赠黄子真

江汉知名士,石城黄子真。

殷勤能过我,坎壈叹斯人。

此去仍为客,舟行任过春。

无资振游旧,怀抱不能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