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水暗萤知夜,杨柳风高雁送秋。

露滴晓花疑锦绣,风吹寒竹认笙簧。

形式:

翻译

芦苇丛中的露水暗示了夜晚的到来,柳树间的秋风伴随着大雁宣告秋天的降临。
晨露沾湿花朵,让人误以为是繁复的织锦,而寒冷中风吹过竹林,仿佛听到了笙簧的乐音。

注释

蒹葭:芦苇。
水暗:因露水而显得昏暗。
萤知夜:萤火虫知道夜晚的来临,这里指夜晚的明显标志。
杨柳:柳树,常用来形容河岸或路边的风景。
风高:秋风劲吹,意味着天气转凉。
雁送秋:大雁南飞,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露滴:早晨植物上的露珠。
晓花:早晨的花朵。
疑锦绣:像是精美的织物,形容露水覆盖下的花朵美丽如织锦。
寒竹:在寒风中的竹子。
认笙簧:笙簧是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这里比喻风吹竹林的声音像吹笙一样悦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图景,融合了自然美与艺术美。开篇“蒹葭水暗萤知夜”借萤火虫之光映衬出夜色之浓,展现了诗人对夜晚微妙之处的捕捉。“杨柳风高雁送秋”则通过杨柳随风摇曳和大雁南飞的场景,传达了秋天的萧瑟与季节更迭的感伤。

接着“露滴晓花疑锦绣”一句,以露珠点缀在早晨花瓣上的细腻描写,形象地比喻出自然之美如同精巧织就的锦绣。末句“风吹寒竹认笙簧”则通过风中冷冽的竹声,营造了一种清幽、空灵的氛围,使人仿佛能够听见古代乐器笙簧的声音。

整首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借助自然景物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秋夜静谧氛围的独特感受和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咏牛应制

逸足还同骥,奇毛自偶麟。

欲知花迹远,云影入天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日暮碧云合

日际愁阴生,天涯暮云碧。

重重不辨盖,沈沈乍如积。

林色黯疑暝,隙光俄已夕。

出岫且从龙,萦空宁触石。

馀辉澹瑶草,浮影凝绮席。

时景讵能留,几思轻尺璧。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北游夜怀

苦心终是否,舍此复无营。

已致归成晚,非缘去有程。

馆空吟向月,霜曙坐闻更。

住久谁相问,驰羸又独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归山夜发湖中

广泽去无边,夜程风信偏。

疏星遥抵浪,远烧似迎船。

响岳猿相次,翻空雁接连。

北归家业就,深处更踰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