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半洲中丞提兵征黎和韵(其一)

黎阳已见汉官城,渡海犹劳十万兵。

蠢尔螳螂争奋臂,烈如风火敢逃生。

纵擒有道遐方静,职贡无虞海道清。

节钺南来真不忝,高碑随处勒勋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蔡半洲中丞率领大军征讨黎阳的壮阔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胜利的豪迈。首句“黎阳已见汉官城”点明了战场所在,暗含历史的厚重感。接着“渡海犹劳十万兵”则展示了征讨行动的规模宏大,显示出军队的庞大与决心。

“蠢尔螳螂争奋臂,烈如风火敢逃生”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敌军比作螳螂,虽小却敢于奋力一搏,形象地描绘了敌军的顽强抵抗,同时也暗示了我军的英勇与决心。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学色彩,也强化了主题。

“纵擒有道遐方静,职贡无虞海道清”则表达了战争的结果——通过正义的手段,远地得以安宁,海上贸易也恢复了秩序。这两句既是对战争胜利的肯定,也是对和平稳定的向往。

最后,“节钺南来真不忝,高碑随处勒勋名”赞扬了蔡半洲中丞的功绩,表示他的南征之举不负众望,其功勋将被后人铭记。这不仅是对个人英雄主义的颂扬,也是对国家统一与安定的歌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的激烈与胜利的喜悦,同时表达了对和平与秩序的渴望,以及对英雄功绩的赞美,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的深刻关切。

收录诗词(572)

区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蔡半洲中丞提兵征黎和韵(其二)

蛇豕跳梁薄海城,黎平崖穴望天兵。

折冲千里恩威重,奖作三军意气生。

五指却挥黎雾散,七星回曜海门清。

伏波铜柱应神护,南极遥遥共表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江门对月次明府何善山韵

楚云新月正推篷,吟对庐山第一峰。

几处惊波鲂入钓,一声撩梦鹤横空。

心关闾井行应遍,春老烟花兴未慵。

操割有馀骚思远,秋风亭上扣巴东。

形式: 七言律诗

督学退斋林公致祭令先翁西麓公于名宦祠承示佳章依韵奉和

庙木偏承晓露凉,孤高风韵自能长。

人贤到处英灵在,情至感时怀抱伤。

岂以佳城悲隔绝,信于明德奠馨香。

试将名教权轻重,已为吾人布肾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同退斋先生游圭峰次韵

白鹤含花春暮迁,玉台何处扫松关。

林峦重喜回青眼,野鸟如曾识笑颜。

云际高攀多士望,人寰下视几身闲。

朝廷衮阙忙须补,寄兴行云流水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