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常寺

佛庐尘不到,客枕梦频惊。

淅淅山风响,纤纤隙月明。

烟云春渐暖,钟磬晓逾清。

踪迹奔驰里,飘浮愧此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佛庐(僧舍)里没有世俗的尘埃,客人的枕头常常被梦境惊扰。
山风轻轻吹过,发出淅淅声,月光透过缝隙显得明亮。
春天的烟云渐渐温暖,清晨的钟磬声更加清脆。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感到自己的踪迹漂泊不定,内心充满惭愧。

注释

佛庐:僧舍,指修行者的居所。
尘不到:没有世俗尘埃,形容环境清净。
客枕:旅人或客人的枕头。
梦频惊:频繁被梦惊醒。
淅淅:形容声音轻细。
纤纤:形容月光透过缝隙的样子。
烟云春渐暖:春天的云雾逐渐变得温暖。
钟磬:寺庙中敲击的乐器,象征宁静。
晓逾清:清晨的钟声更加清亮。
奔驰:形容忙碌奔波的生活。
飘浮:形容生活不稳定,如浮萍。
愧此生: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感到惭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谔所作的《清常寺》,描绘了寺庙中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感受。首联“佛庐尘不到,客枕梦频惊”写出了寺庙环境的清净,尘世的喧嚣仿佛远离,而诗人在异乡客居,梦境常常被打断,流露出淡淡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颔联“淅淅山风响,纤纤隙月明”通过山风的轻响和月光的微照,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寺庙的寂静和诗人内心的不宁。

颈联“烟云春渐暖,钟磬晓逾清”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山间的雾气和晨钟声越发显得清新,暗示着时光流转,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也随着季节的变换而深沉。

尾联“踪迹奔驰里,飘浮愧此生”表达了诗人对于忙碌人生和无定踪迹的反思,觉得自己在人生的奔波中,未能真正沉淀心灵,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的无奈和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自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寺庙为背景,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禅意。

收录诗词(19)

谢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会刘子东夜饮

夹江居民万家邑,朱楼碧瓦炊烟湿。

笋舆登顿渡飞桥,半曲春梁龙起蛰。

门前柳叶翻霜风,小驿旧是神仙宫。

平时对面不得语,一灯从容今夕同。

呼童急持酒为帚,扫尽閒愁那更有。

人生聚散无定期,但知胶漆情如旧。

君方游戏亲戎行,我亦酸寒尉溧阳。

弃家从官岂得已,相与望云思故乡。

形式: 古风

严隐君九龄适轩

陶公勋业在姑苏,扁舟归来春水湖。

张良亦从赤松子,抛掷兵閒黄石书。

平吴戮项本无事,所适定非真适意。

战酣人境强回头,晚乃逍遥脱尘累。

先生之适真天然,浩气养得归林泉。

一生袖却夺标手,名利过眼如云烟。

清风丈室数椽足,幕天席地月为烛。

径有幽花杖履香,窗延野竹缥缃绿。

天边白云不可呼,空中野鹤随所如。

延年美意复谁解,拂麈岸巾聊自娱。

松纹簟滑琉璃色,卧展南华书一帙。

先生之适真天然,不速还嗔叩门客。

形式: 古风

复朱晦庵

笑指长沙擅阃,来向吾乡假途。

一段忙中说话,无非孔孟工夫。

形式: 六言诗 押[虞]韵

金房开达皆名州,盛山更在天上头。

形式: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