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义孙卿子,登高楚屈平。

铜台初下笔,乐观正飞缨。

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

造端长体物,无复大夫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推崇道义如孙卿子,如同屈原登高抒怀。
他开始在铜台上挥毫泼墨,抱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他的诗作初现凌云壮志,掷地有声,充满力量。
他创作的诗篇始终关注万物,不再局限于大夫的身份标签。

注释

布义:推崇道义。
孙卿子:指荀子,名况,战国时期儒家学者。
登高:比喻高尚的追求或情感表达。
楚屈平:指楚国诗人屈原。
铜台:古代的铜制书桌或写作平台。
乐观:积极开朗的心态。
飞缨:形容文辞飞扬,气势磅礴。
乍有:突然显现。
掷地声:形容文章有力,掷地有声。
造端:开创、创始。
长体物:全面描绘事物,注重细节。
无复:不再。
大夫:古代官职,此处可能指诗人不再局限于这一身份。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展现了诗人登高远望时的情感和心态。诗中的“布义孙卿子,登高楚屈平”两句,以历史上的孙武(即孙子)和屈原为例,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志向的追求和仰慕。

"铜台初下笔,乐观正飞缨"则写出了诗人开始创作时的心情和境界,"铜台"指的是古代用来悬挂书卷的架子,"初下笔"意味着刚刚开始写作,而"乐观"表明了诗人的愉悦心态,"正飞缨"则形象地描绘出文思泉涌、笔墨飞扬的情景。

接下来的"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一句,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文章的力量和影响,如同凌云之势,令人敬畏,同时也传达出诗文对世人的震撼,如同掷地的声音。

最后,“造端长体物,无复大夫名”表明了诗人追求创新、开创先河的态度,以及超越常规、不再拘泥于古人成说的大手笔意境。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自信,以及对于超越前人的强烈愿望。

收录诗词(213)

李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 字:巨山
  • 籍贯:赵州赞皇(今属河北)
  • 生卒年:644~713

相关古诗词

铜驼分巩洛,剑阁低临邛。

紫徼三千里,青楼十二重。

玉关尘似雪,金穴马如龙。

今日中衢上,尧尊更可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春晖满朔方,归雁发衡阳。

望月惊弦影,排云结阵行。

往还倦南北,朝夕苦风霜。

寄语能鸣侣,相随入帝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百尺重城际,千寻大道隈。

汉宫井干起,吴国落星开。

笛怨绿珠去,箫随弄玉来。

销忧聊暇日,谁识仲宣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暮律移寒火,春宫长旧栽。

叶生驰道侧,花落凤庭隈。

烈士怀忠触,鸿儒访业来。

何当赤墀下,疏干拟三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