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

天街夜鼓彻云霄,一望星河影动摇。

佳节无如元夕盛,老怀不似少年豪。

红尘巷陌青丝鞚,明月楼台紫玉箫。

谁料南坡招野叟,诗肩相对两峰高。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夜晚的京城鼓声直冲云霄,仰望星空,星光摇曳。
元宵节无人能及热闹,而我老去的心情已不如年轻时豪迈。
红尘街头马蹄踏过青丝,明亮月色下楼阁传来紫玉箫声。
未曾想到,在这南坡竟与老者对诗,仿佛两座山峰相对矗立。

注释

天街:京城街道。
夜鼓:夜晚的鼓声。
星河:银河。
元夕:元宵节。
老怀:老去的心情。
少年豪:年轻的豪情。
红尘:世俗世界。
青丝鞚:马蹄踏过的青丝路面。
明月楼台:明亮的月光下的楼阁。
紫玉箫:紫色玉石制成的箫。
南坡:南方的山坡。
野叟:野外的老者。
诗肩:指对诗的才情。
两峰高:比喻两人的诗才如同山峰般高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之夜的繁华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变化。首句“天街夜鼓彻云霄”展现了京城元宵节热闹非凡,鼓声直冲云霄的场景。次句“一望星河影动摇”则通过星河倒映,暗示了明亮的灯笼和人群的动态,营造出节日的辉煌气氛。

“佳节无如元夕盛”直接赞美元宵节的盛况,表达出诗人对这个传统节日的深深喜爱。然而,“老怀不似少年豪”转折道出诗人的感慨,年华已逝,心境不再如年轻时那般豪放。

接下来的“红尘巷陌青丝鞚,明月楼台紫玉箫”通过描绘红尘喧嚣中的马蹄声和明月下悠扬的箫声,进一步渲染了元宵夜的热闹与诗意。最后两句“谁料南坡招野叟,诗肩相对两峰高”以幽默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虽已老去但仍怀有诗心,与友人共度佳节,共享诗酒之乐的场景。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元夕为背景,融合了节日的热闹、个人的感慨和友情的温暖,展现了宋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收录诗词(98)

葛天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徙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曾为僧,字朴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与姜夔、赵师秀等多有唱和。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有《无怀小集》

  • 字:无怀
  • 籍贯:越州山阴(浙江绍兴)

相关古诗词

六月一日同姜白石泛湖

六月西湖带雨山,小舟终日傍鸥闲。

风烟如许关情甚,宾主相推下语难。

几点送君归大雅,一凉今夜满长安。

江湖远思知多少,归去风前各倚栏。

形式: 七言律诗

平居遣兴

隔篱人语自喧嘲,紧闭苔扉不许敲。

谈麈带尘悬屋角,牵牛承露上林梢。

投闲得计心常足,拟古成编手自抄。

风雨欲来偏感处,蚁先移穴鹊移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戊辰夏五过抱朴岩

北窗隐隐透南薰,老子全身是此君。

冷入鱼腮池面雨,静连禽语树头云。

苔因觅句行来破,石为观空坐得温。

时事自多无耳听,长安虽近不曾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收白匾豆因得二首(其二)

古香无伴侣,一榻共云分。

涧水塘头过,樵歌枕上闻。

余生聊自适,此意与谁论。

落叶如相委,时敲月下门。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