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游朴所作的《七月六日焚黄(其一)》。诗中以“南北飞云无定踪”开篇,描绘了云彩飘忽不定的景象,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幻莫测。接着,“梦魂长结故山松”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将梦境与现实巧妙结合,使得情感更加深沉。
“敢期跛足能千里,却倚殊恩自九重。”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句中的“跛足”象征着困难与挫折,后句则通过“殊恩”表达了在特殊恩惠或机遇下的自我超越,体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鹤表近闻华柱语,龙光下贲若堂封。”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鹤表”、“华柱”、“龙光”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充满神秘色彩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最后,“欢声缭绕传空谷,似觉青山色倍浓。”这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欢声笑语在空旷山谷中回荡的情景,仿佛让周围的青山也因这份喜悦而变得更加浓郁。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融合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