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人争渡喧

野外炊烟起,沙边带日明。

归村人合遝,问渡晚喧争。

暝色催行客,长江阻去程。

帆轻斜照影,语杂远闻声。

隔岸招尤急,栖鸦过亦鸣。

茅檐何处是,儿女想相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鉴赏

这首宋朝林希逸所作的《归人争渡喧》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傍晚景象。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归家途中的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首句“野外炊烟起,沙边带日明”描绘了乡村傍晚的宁静与温暖,炊烟袅袅升起,照亮了沙边,夕阳余晖映照,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祥和的氛围。接着,“归村人合遝,问渡晚喧争”则描绘了归家路上的热闹场景,人们或步行或乘船,相互间询问着渡口的位置,交谈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暝色催行客,长江阻去程”两句,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融合,暮色渐浓,催促着行人加快脚步,然而长江的阻隔却让归途变得漫长而艰难。接下来,“帆轻斜照影,语杂远闻声”进一步描绘了渡江时的景象,轻舟之上,斜阳的光影与船帆交织,远处的交谈声随风传来,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隔岸招尤急,栖鸦过亦鸣”则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归心似箭的心情。对岸的人们急切地招手,而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也似乎感受到了归人的急迫,不时发出鸣叫。最后,“茅檐何处是,儿女想相迎”表达了归人心中的期待与温暖,家的温馨与亲人的迎接成为了最动人的画面。

整首诗以生动的细节和丰富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的乡村归途图景,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情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月色不可扫(其一)

此夜一轮满,骚情不奈秋。

月非人可扫,人与月俱愁。

素魄凭谁问,寒光为底留。

拟随风叶去,还似雪花浮。

竹影摇仍在,波明散未收。

嫦娥如戏我,移照读书楼。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月色不可扫(其二)

皓色一轮满,吟看独倚楼。

伊谁能扫月,使我不悲秋。

处处寒光共,娟娟素魄浮。

竹知空弄影,帚岂解驱愁。

露重应徒洒,云行却暂收。

谁疑门外雪,谩欲课苍头。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天际识归舟

日夕思天际,悠悠半掩扉。

扁舟缘底急,注目识君归。

帆外残鸦去,云边一叶飞。

立须兰棹至,细认藁砧非。

偻指思江路,牵儿上钓矶。

入门相劳问,赊酒趁鲈肥。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饮酒拜浪婆

对饮敲铜斗,声声应浩歌。

频斟江上酒,亟拜浪中婆。

深浅倾浮蚁,低回舞短蓑。

白头高似屋,素袜想凌波。

江远如神在,杯长奈我何。

却怜独醒客,憔悴赋湘娥。

形式: 排律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