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有招

朗朗山月出,尘中事由生。

人心虽不闲,九陌夜无行。

学古以求闻,有如石上耕。

齐姜早作妇,岂识闺中情。

何如此幽居,地僻人不争。

嘉树自昔有,茅屋因我成。

取薪不出门,采药于前庭。

春花虽无种,枕席芙蓉馨。

君来食葵藿,天爵岂不荣。

形式: 古风

翻译

明亮的山月升起,世间纷扰由此生起。
尽管人心无法静止,但夜晚的街道空无一人。
研习古道以求名声,如同在石头上耕耘。
齐姜早早成为妇人,怎会理解闺房深意。
哪比得上这隐居之地,远离尘嚣无人争夺。
美好的树木自古就有,简陋茅屋因我而建。
无需出门取柴,庭院前就能采药。
虽然未种春花,但枕席间仍有芙蓉香气。
你来此享用葵藿之食,天赐的恩惠难道不荣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朗朗山月出,尘中事由生”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归隐山中的向往和选择。接着“人心虽不闲,九陌夜无行”展示了即便是忙碌的人心,也在深夜无需外出的宁静中得到休息。

“学古以求闻,有如石上耕”则是比喻诗人追求古代圣贤的智慧,就像在坚硬的石头上耕耘,虽然艰难,但不懈怠。下句“齐姜早作妇,岂识闺中情”通过齐桓公的母亲——齐姜早早就开始操持家务的形象,反问出世间女子对于家庭责任和情感的理解。

“何如此幽居,地僻人不争”表达了诗人对偏远山中生活的向往,这种环境让人与世俗纷争隔绝。接着“嘉树自昔有,茅屋因我成”描绘了一幅时间悠久的大树旁新建茅屋的景象,显示出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取薪不出门,采药于前庭”则是生活在山中,可以不出家门就能获取柴火和药材,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最后,“春花虽无种,枕席芙蓉馨。君来食葵藿,天爵岂不荣”通过对未栽植花卉、但仍有香气的枕席,以及亲朋好友来访享用自家菜蔬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满足和喜悦。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乐在其中的情怀,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美好的描绘。

收录诗词(66)

刘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 籍贯:江东

相关古诗词

山中夜坐

半夜山雨过,起来满山月。

落尽醉处花,荒沟水决决。

怆然惜春去,似与故人别。

谁遣我多情,壮年无鬓发。

形式: 古风

反贾客乐

无言贾客乐,贾客多无墓。

行舟触风浪,尽入鱼腹去。

农夫更苦辛,所以羡尔身。

形式: 古风

长安旅舍纾情投先达

岐路不在地,马蹄徒苦辛。

上国闻姓名,不如山中人。

大宅满六街,此身入谁门。

愁心日散乱,有似空中尘。

白露下长安,百虫鸣草根。

方当秋赋日,却忆归山村。

静女头欲白,良媒况我邻。

无令苦长叹,长叹销人魂。

形式: 古风

且可怜行

园中花自早,不信外无花。

良人未朝去,先出登香车。

□□五□轮,满城闻呕哑。

侍儿衣各别,头上金雀多。

祗是一家人,路人疑千家。

过后香满陌,直到春日斜。

今朝且可怜,莫问久如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