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富送孙何入史馆

孟郊常贫苦,忽吟不贫句。

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

乃知君子心,所乐在稽古。

汉公得高科,不足唯坟素。

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

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

孟贫昔不贫,孙贫今暴富。

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妬。

形式: 古风

翻译

孟郊曾经十分贫苦,忽然吟诗说不再贫苦;
是因为欣喜诗友卢仝,载满一船书籍返回洛浦。
我于是懂得君子心性,感到快乐的是钻研古书。
汉公得中了科第高名,只是还欠缺古籍基础。
两年来佐理地方政治,双眼发黑怕再审阅公文书簿。
现在腾身进入史馆,将睁亮眼睛饱读四库藏书。
我如孟郊一样生活困窘,精神却从来不觉贫苦。孙何以前精神不够丰足,而今一旦如穷人暴富。
学问富赡也还需要提防,文才高超恐被他人忌妒。

注释

暴富:指孙何由地方官召入史馆,从此可饱览国家藏书,大开眼界,骤增知识,如穷儿忽然发财。
孙何(961—1004年),字汉公,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
少时以诗文知名,受王禹偁推重。
历官至知制诰。
孟郊:中唐诗人,终生困顿,诗多穷苦之辞。
尝贫苦:一作“常贫苦”。
玉川子:中唐诗人卢仝号。
洛浦:洛水之滨,指洛阳。
稽古:研习古事。
高科:科第高名。
坟素:古籍的素养。
坟,坟典,三坟五典,后转为古书的通称。
佐棠阴:指孙何佐理地方政治。
棠阴,传说周召公奭巡行南国,在棠树下听讼断案,后人思之,不忍伐其树。
后因以“棠阴”喻惠政。
文簿:公文、簿书。
三馆:宋承唐制,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掌修史、藏书、校书。
此偏指史馆。
烂目:睁亮眼睛。
烂,光明。
四库:本指宫廷收藏图书的地方,此处指史馆藏书。
妬:同“妒”,嫉妒。

鉴赏

这首诗作于宋代,由王禹偁所作,题目为《暴富送孙何入史馆》。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描写孟郊的贫穷和突如其来的不贫,以及对玉川子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学问与品德的重视。

"孟郊常贫苦,忽吟不贫句" 展示了孟郊从贫困到突然创作出富裕生活的情景转变,这里的“不贫句”暗指文学上的成就。"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 表现了诗人对玉川子的赞赏,并通过书信的方式表达喜悦之情,同时也透露了一种文人的高洁情操。

接下来的两句“乃知君子心,所乐在稽古”揭示了诗人对于玉川子品德和学识的肯定,他的快乐来自于对古代文献的研究。"汉公得高科,不足唯坟素" 则是说汉朝的一位公卿虽然考取高级别的科举,但他认为这些都不足为奇,只有纯白无瑕的心地才是最珍贵的。

"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 描述了孟郊在担任职务期间,勤奋工作到眼睛变黑,害怕自己的文学作品不够完美。"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 则是形容孟郊对于学习的渴望和努力,他像跳跃进去一样投入地进入图书馆,并且全神贯注地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最后两句"孟贫昔不贫,孙贫今暴富。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妒" 是诗人对孟郊和孙何两人命运变化的一种反思。在这里,“孟贫昔不贫”指的是孟郊过去虽然贫穷但现在不再贫困;“孙贫今暴富”则是说孙何从贫穷变得非常富有。最后两句强调了即便是暴富的状态,也需要防范,因为才能高超往往会招致他人的嫉妒。

整首诗通过对孟郊和玉川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与品德的推崇,以及对于突然获得财富可能带来的风险的警觉。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樱桃

凤实落嶙峋,蟠根出俗尘。

子多将尽夏,花晚不争春。

上苑空枝后,荒岩满树新。

鸟含红映嘴,猿饱渍流唇。

溪寺初供佛,山斋已待宾。

升筵参李柰,入市附樵薪。

叶衬青舒槲,龙擎绿透筠。

泻盘能宛转,就酒益甘辛。

致养侔怀橘,投诚等献芹。

齿酸虽欲动,喉渴尚宜频。

溉水应无主,驱禽免废人。

栽培伤物性,髡接失天真。

自笑羹梅忝,谁知社栗神。

用堪登俎豆,生合委荆榛。

差小同谦退,饶先似屈伸。

叔孙如荐庙,朴野味弥纯。

形式: 排律

橄榄

江东多果实,橄榄称珍奇。

北人将就酒,食之先颦眉。

皮核苦且涩,历口复弃遗。

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

我今何所喻,喻彼忠臣词。

直道逆君耳,斥逐投天涯。

世乱思其言,噬脐焉能追。

寄语采诗者,无轻橄榄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蔬食示舍弟禹圭并嘉祐

吾为士大夫,汝为隶子弟。

身未列官常,庶人亦何异。

无故不食珍,礼文明所记。

况非膏粱家,左宦乏赀费。

商山水复旱,谷价方腾贵。

更恐到前春,藜藿亦不继。

吾闻柳公绰,近代居贵位。

每逢水旱年,所食唯一器。

丰稔即加笾,列鼎又何愧。

且吾官冗散,适为时所弃。

汝家本寒贱,自昔无生计。

菜茹各须甘,努力度凶岁。

形式: 古风

翰林毕学士寄示医瘿药方因题四韵兼简两制诸知

预忧囊瘿病龙钟,乞得仙方便有功。

纵免项如樗里子,也应头似夏黄公。

西晖亭下峰峦碧,南静川中木叶红。

尽是贰车堪醉处,春来唯恐酒樽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