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三首(其二)

荒垒三秋夕,穷郊万里平。

海阴凝独树,日气下连营。

戎旆霜旋重,边裘夜更轻。

将军犹转战,都尉不成名。

折柳悲春曲,吹笳断夜声。

明年汉使返,须筑受降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秋夜荒废的营垒,广袤郊野一片平坦。
海边的阴霾笼罩着孤独的树木,阳光低垂照进军营。
寒霜加重了军旗的颜色,夜晚边疆的皮衣却显得更轻。
将军仍在持续战斗,都尉未能建立赫赫战功。
折断柳枝,唱出悲伤的春曲,笳声断续在夜色中。
期待来年汉朝使者归来,定要在此地建造受降之城。

注释

荒垒:废弃的营垒。
穷郊:偏远的郊野。
海阴:海边的阴霾。
戎旆:军旗。
边裘:边境地区的皮衣。
转战:持续战斗。
受降城:接受敌军投降的城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地的萧瑟图景,通过对荒凉景象和士兵生活的刻画,表现了边疆将士的艰苦条件和他们不屈的战斗精神。

"荒垒三秋夕,穷郊万里平。海阴凝独树,日气下连营。" 这几句通过对荒废城堡、辽阔乡村、乌云密布孤树以及阳光与营寨相连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荒凉和静谧,同时也隐含着战争带来的破败和萧索。

"戎旆霜旋重,边裘夜更轻。将军犹转战,都尉不成名。" 这两句则具体描写了士兵们的生活,军旗在寒风中飘扬,士兵们穿着单薄的甲胄在夜晚依然战斗,而那些英勇作战的将领却因战争而未能留下名字,这些细节都凸显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

"折柳悲春曲,吹笳断夜声。明年汉使返,须筑受降城。" 最后两句则通过折柳编织成乐器所奏之曲,以表达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边塞将士们渴望和平的心情;而最后一句,则预示着战争即将结束,汉使将归,需要修筑城池以接受投降的敌军,这既是战争胜利的预兆,也是对未来和平生活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与士兵情感的刻画,表现了作者对于边疆战事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和平到来的无限渴望。

收录诗词(29)

郑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唐睿宗景云元年。十七岁举进士。武后时,张易之兄弟荐为殿中侍御史,张易之下台后,被贬为宣州司户。唐中宗时,任中书舍人,太常少卿,与崔日用、冉祖壅等侫附武三思,人称“崔、冉、郑,辞书时政。”唐初流行《桑条歌》,其词有“桑条韦也”之句;明韦后妄图篡位,以《桑条歌》为其“受命”这证。愔迎合韦后之意,作《桑条乐词》十首进献,擢升史部侍郎。景龙三年(709)二月,升任宰相;六月,因贪赃贬为江州司马。翌年色结谯王李重福阴谋叛乱,预推重福为天子,愔自任右丞相不久败邙,被诛

  • 字:文靖
  • 籍贯:河北沧县(属沧州)
  • 生卒年:?- 710

相关古诗词

塞外三首(其三)

阳鸟南飞夜,阴山北地寒。

汉家征戍客,年岁在楼兰。

玉塞朔风起,金河秋月团。

边声入鼓吹,霜气下旌竿。

海外归书断,天涯旅鬓残。

子卿犹奉使,常向节旄看。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中宗降诞日长宁公主满月侍宴应制

春殿猗兰美,仙阶柏树荣。

地逢芳节应,时睹圣人生。

月满增祥荚,天长发瑞灵。

南山遥可献,常愿奉皇明。

形式: 五言律诗

百舌

百舌鸣高树,弄音无常则。

借问声何烦,末俗不尚默。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公门袭汉环,主第称秦玉。

池架祥鳣序,山吹鸣凤曲。

拂席萝薜垂,回舟芰荷触。

平阳妙舞处,日暮清歌续。

形式: 古风 押[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