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藤杖紫骢吟

拄上山之下,骑下山之下。

江州去日朱藤杖,忠州归日紫骢马。

天生二物济我穷,我生合是栖栖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翻译

手扶着登山的杖,骑着马下山去。
昔日江州时有朱藤杖相伴,如今忠州归程有紫骢马相随。
天生这两样东西来帮助我度过困境,我生来就该是个忙碌不息的人。

注释

拄:扶持,支撑。
山之下:山脚下。
骑:骑乘。
江州:古代地名,今江西九江一带。
去日:过去的时光。
朱藤杖:红色藤蔓制成的手杖,此处指代过去的行旅生活。
忠州:古代地名,今重庆忠县一带。
紫骢马:紫色的骏马,此处代表归乡的交通工具。
二物:指朱藤杖和紫骢马。
济:救助,帮助。
我穷:我的困苦或艰难处境。
合:应该,应当。
栖栖者:形容人忙碌不安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情景,通过对比和反复使用“之下”来强调山的险峻与行走的艰难。"江州去日朱藤杖"与"忠州归日紫骢马"则展示了诗人的细腻观察和对旅行中所依赖的工具或交通方式的记忆。"天生二物济我穷"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恩赐的感激,而"我生合是栖栖者"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自嘲与生活状态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旅途生活点滴之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他对于自然及日常事物的情感联结。白居易在这首诗中,以其特有的平实风格,将个人生命态的体验与大自然的恩赐相结合,呈现了一种简约而深远的美学境界。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杂兴三首(其一)

楚王多内宠,倾国选嫔妃。

又爱从禽乐,驰骋每相随。

锦韝臂花隼,罗袂控金羁。

遂习宫中女,皆如马上儿。

色禽合为荒,刑政两已衰。

云梦春仍猎,章华夜不归。

东风二月天,春雁正离离。

美人挟银镝,一发叠双飞。

飞鸿惊断行,敛翅避蛾眉。

君王顾之笑,弓箭生光辉。

回眸语君曰,昔闻庄王时。

有一愚夫人,其名曰樊姬。

不有此游乐,三载断鲜肥。

形式: 古风

杂兴三首(其二)

越国政初荒,越天旱不已。

风日燥水田,水涸尘飞起。

国中新下令,官渠禁流水。

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

馀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

澹滟九折池,萦回十馀里。

四月芰荷发,越王日游嬉。

左右好风来,香动芙蓉蕊。

但爱芙蓉香,又种芙蓉子。

不念阊门外,千里稻苗死。

形式: 古风

杂兴三首(其三)

吴王心日侈,服玩尽奇瑰。

身卧翠羽帐,手持红玉杯。

冠垂明月珠,带束通天犀。

行动自矜顾,数步一裴回。

小人知所好,怀宝四方来。

奸邪得藉手,从此倖门开。

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

今看君王眼,视之如尘灰。

伍员谏已死,浮尸去不回。

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

形式: 古风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