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徽州赴湖北漕

徂徕千丈松,阅世耸绝壁。

高标上霄汉,峻节贯金石。

惟有孤生竹,亭亭附微植。

月夜借清景,春朝分秀色。

托根未渠央,万牛挽山泽。

昂藏转江湖,夷路入王国。

明堂五云上,一柱屹天极。

可望不可攀,清都与尘隔。

依然此清士,空山淡愁阒。

悲吟发清籁,摇荡风雨夕。

形式: 古风

翻译

徂徕山上的千丈古松,历经沧桑屹立在峭壁之上。
它的高洁品格直插云霄,坚韧节操坚硬如金石。
只有那孤独生长的翠竹,静静地依附在微小的植物旁。
月夜下它借取清冷的景色,春天里分享秀美的风光。
它的根尚未深入大地中央,却能挽动山川江海的力量。
它昂首挺胸,游历江湖,最终进入神圣的王国。
在明堂之上,它如同五彩祥云中的支柱,直指天际。
虽遥不可及,但它与仙界清幽之地隔绝尘世。
这位清雅之士,仍在这寂静的山中,带着淡淡的忧愁。
他的悲歌化作清脆的声音,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回荡。

注释

徂徕:徂徕山。
阅世:历经世间。
耸绝壁:屹立在峭壁。
霄汉:云霄。
峻节:坚韧节操。
金石:坚硬如金石。
孤生竹:孤独生长的翠竹。
微植:微小的植物。
清景:清冷的景色。
秀色:秀美的风光。
托根:扎根。
渠央:中央。
挽山泽:挽动山川江海。
昂藏:昂首挺胸。
夷路:平坦的道路。
王国:神圣的王国。
明堂:宫殿。
五云:五彩祥云。
天极:天际。
攀:触及。
清都:仙界。
尘隔:隔绝尘世。
清士:清雅之士。
淡愁:淡淡的忧愁。
阒:寂静。
悲吟:悲歌。
清籁:清脆的声音。
风雨夕:风雨之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为送别友人李徽州前往湖北漕任职而作,以松竹为象征,寄寓了对友人的期许和对高尚人格的赞美。首句“徂徕千丈松”描绘出徂徕山高大的松树,象征着李徽州坚韧不拔的品格。接下来的诗句赞美了松树的高洁和节操,将其比作霄汉之上的孤峰,金石之坚。

诗人又以“惟有孤生竹,亭亭附微植”将李徽州比喻为竹子,虽微小却坚韧,暗示他在平凡中坚守清高。月夜和春朝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竹子的清雅和生机。随后的“托根未渠央,万牛挽山泽”表达了对李徽州能力的肯定,认为他有能力克服困难,如同万牛之力可以移山填海。

“昂藏转江湖,夷路入王国”预祝李徽州在仕途上顺利,如同竹子般从山泽转向广阔的天地,最终进入朝廷。接着,诗人以“明堂五云上,一柱屹天极”形容李徽州的官位显赫,但又保持清正,犹如明堂上的一根支柱,直指天际。

最后两句“可望不可攀,清都与尘隔”再次强调了李徽州的高洁品性,他的境界超凡,远离尘世纷扰。结尾处,“依然此清士,空山淡愁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对友人未来的期待,以及淡淡的离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松竹的意象,寄寓了对李徽州高尚人格的赞美和对他未来仕途的祝福,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送汪仲嘉侍郎使虏分韵得待字

圣人坐明堂,洪覆等穹盖。

岁颁两玉节,前后歌出塞。

公才有廊庙,安用试专对。

要烦第一人,镇抚大荒外。

嫩寒欺别酒,微月见征旆。

遥知燕山雪,飘洒汉冠佩。

玉色照穹庐,骄子亦心醉。

要领一笑得,归来安鼎鼐。

是时春正佳,湖上花如海。

清游不可迟,日日舣船待。

形式: 古风

送苏秀才归永嘉(其一)

再入庭闱再入山,偷閒百日了金丹。

他年拔宅上升后,休道使亲忘我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送陆务观编修监镇江郡归会稽待阙(其一)

宝马天街路,烟篷海浦心。

非关爱京口,自是忆山阴。

高兴馀飞动,孤忠有照临。

浮云付舒卷,知子道根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重送伯卿

雪花来无时,入春遂三作。

冰柱冻不解,去地才一握。

东风畏奇寒,未敢破梅萼。

已僵员峤蚕,那问纥干雀。

万径无行踪,扣户惊剥啄。

故人竹叶舟,岁晚梦漂泊。

自云饥所驱,岂不念丘壑。

经谊金华省,文采石渠阁。

平生百未试,墨绶嚇猿鹤。

取舍一熊掌,得丧两蜗角。

不嫌干进钝,俯仰无愧怍。

低回簿书丛,万卷无处著。

惜哉小举袖,负此不龟药。

颇闻江皋县,讼简民气乐。

政成松竹林,诂训缉家学。

乃翁力菑畬,待子收播穫。

三年此书出,众说眇萤爝。

持归许窥观,慰我久离索。

今朝云泼墨,霰雨纵横落。

樯竿挽不住,帆峭北风恶。

难忘昆弟语,易散清夜酌。

匆匆别知赋,掩涕倚郛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