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诸葛子熙三首(其二)

百二山河路欲迷,荒林败冢转悽悽。

夜深曾过昭陵下,风雨犹疑石马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追思。首句“百二山河路欲迷”,以“百二山河”象征国家的辽阔与坚固,然而“路欲迷”则暗示了道路的模糊与历史的遗忘,营造出一种沧桑感。接着,“荒林败冢转悽悽”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哀伤,败冢代表逝去的历史人物,荒林则衬托出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寂寥。

“夜深曾过昭陵下”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历史场景——昭陵,这是古代帝王陵寝的代称,通过“夜深”这一时间点,增强了画面的静谧与庄严感,同时也暗示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最后一句“风雨犹疑石马嘶”,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风雨声比作石马的嘶鸣,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历史人物英勇事迹的间接赞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

收录诗词(15)

陆友(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诸葛子熙三首(其三)

北堂萱草绿朵朵,白发慈颜不解忧。

尽卖刻辞供菽水,谁怜蹀足遍长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赋翠微

倚山为宅似城闉,耕凿悬知可疗贫。

政想绿阴当瓮牖,但愁翠雨湿纶巾。

投林鼠雀终无角,出谷峰峦半似人。

浊世无忧惟隐者,愿分藜藿老天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樊仲宜

樊郎昔补太常掾,郊祀通天致敬时。

先过罘罳张鼓乐,复从卤簿建旌旗。

颁宣即用金书刻,读祝还令玉版持。

今日江南见樵者,命渠歌作赠行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谢子方归临川

连雨淋浪不耐秋,江行已试木棉裘。

侍中无梦思通籍,肘后有书能校雠。

身坐米船歌灌口,眼明瀑布是江州。

到家先谒虞夫子,定作芝亭一月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