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厓门吊古》(其一)由明代诗人张鸣韶所作,通过对厓门这一历史地点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民族情感以及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联“两厓波荡撼乾坤,龙战曾看拥至尊”描绘了厓门的壮丽景象,波涛汹涌,仿佛能撼动天地,曾经的龙争虎斗,见证了权力的更迭。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暗含着对历史风云变幻的感慨。
颔联“一日未亡犹正统,普天何处不中原”表达了对历史延续性的思考。即使在最危急的一刻,仍坚守着正统之位,而这种正统精神,无论在何方,都如同中原大地一般,无处不在,象征着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坚韧。
颈联“残营尚带孤栖恨,濒海难销报国魂”则聚焦于人物的情感。残存的军队中,依然带着对失去家园的悲痛和对国家的忠诚,即便濒临大海,也无法消解那份为国捐躯的魂魄。这句诗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个体带来的痛苦与牺牲,以及对国家的深情厚谊。
尾联“夷夏升沉还此地,万山愁黛向黄昏”将视角转向自然与时间的流逝,暗示历史的循环与变迁。在这片土地上,无论是夷族还是华夏,都经历了兴衰起伏,如同万山在黄昏时分呈现出的愁容,既是对过往的怀念,也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厓门这一特定的历史地点,展现了对历史、民族情感、个人命运以及国家兴衰的复杂思考,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历史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