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
空将灞陵酒,酌送向东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的《长安感怀》。从这四句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朋友的牵挂。"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两句传达了诗人对于归期的迫切期待,以及家人对他的盼望。"空将灞陵酒,酌送向东人"则是诗人在长安的居所中独自举杯,以酒寄托对远方朋友的情谊。
诗中的意境淡远而不失深情,通过对酒的描写和对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语言简洁自然,意象丰富,是一首表达乡愁与友情交织的佳作。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永拟东归把钓丝,将行忽起半心疑。
青云道是不平地,还有平人上得时。
朝过春关辞北阙,暮参戎幕向南巴。
却将仙桂东归去,江月相随直到家。
忽从一宦远流离,无罪无人子细知。
到得长江闻杜宇,想君魂魄也相随。
早晚更看吴苑月,小斋长忆落西窗。
不知明夜谁家见,应照离人隔楚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