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蒋耘庄

踪迹吟场半载同,水西楼下别匆匆。

清狂好占溪头月,寥落应怜泽畔鸿。

屐齿青馀三径草,泪珠红入半江枫。

酒痕检点春衫在,聚散浑疑一醉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寄蒋耘庄》。诗中描绘了与友人蒋耘庄分别的情景,以及对友情的深切怀念。

首联“踪迹吟场半载同,水西楼下别匆匆”,开篇即点明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匆忙。诗人与蒋耘庄共同度过了半年的时光,在水西楼下的别离显得格外匆促,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和离别的不舍。

颔联“清狂好占溪头月,寥落应怜泽畔鸿”,进一步描绘了分别后的情景。诗人想象着友人在月光下的清狂,以及独自一人时对远方朋友的思念,用“寥落”形容友人可能的孤独,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思念之情。

颈联“屐齿青馀三径草,泪珠红入半江枫”,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友人离去后,诗人踏过的石阶上留下了青色的痕迹,象征着友情的痕迹;而诗人的眼泪则融入了江边的枫叶之中,形象地表现了离别后的悲伤与不舍。

尾联“酒痕检点春衫在,聚散浑疑一醉中”,以酒痕未干的春衫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相聚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人似乎在暗示,无论是相聚还是离别,都如同一场醉酒,难以分辨其中的界限,体现了对友情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与友人分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离别的哀愁,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药渣鱼

琴溪春水唾凝片,小鱼针头刺波面。

溪旁居人网及时,不用丝绳需尺绢。

盛来入盎水不分,两目黑星微可辨。

水鲜且可助茗具,别张旗鼓供舌战。

王馀白小精不如,可怜千头未盈咽。

相传琴高跨鲤升,药鼎倾渣入波变。

先天本借金石精,馀生乃比糟粕贱。

后时不得相随仙,云中鸡犬徒相羡。

微名累尔及铛鼎,所喜流传艺林遍。

桃花水过蒲蒋深,及早消形付波练。

形式: 古风

秋夜

络纬啼歇疏梧烟,露华一白凉无边。

纤云激荡月沉海,列宿乱摇风满天。

谁人一声歌子夜,寻声宛转空台榭。

声长声短鸡续呜,曙色冷光相激射。

形式: 古风

酒垆杂感四首(其一)

抑情无计总飞扬,忽忽行迷坐若忘。

遁拟凿坯因骨傲,吟还带索为愁长。

听猿讵止三声泪,绕指真成百炼钢。

自傲一呕休示客,恐将冰炭置人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酒垆杂感四首(其二)

岁岁吹箫江上城,西园桃梗托浮生。

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长铗依人游未已,短衣射虎气难平。

剧怜对酒听歌夜,绝似中年以后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