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拙庵

娄江之侧有昆丘,拙庵道人居上头。

江声到枕或成雨,海色满帘都是秋。

守株曾得山中兔,托迹竟比林头鸠。

有愚还学柳州柳,有身却作囚山囚。

平生自笑何太拙,耻向权门事干谒。

分甘巢许一身閒,不掉苏张三寸舌。

所以头最拙,有发不能冠。

所以手最拙,有琴不能弹。

郑卫之音有耳不能听,毛嫱子都之色有眼不能观。

嗟嗟若人谁得似,汉阴丈人差可儗。

既看形骸若槁木,想见寸心如止水。

分明有类抱朴翁,只儗更是玄真子。

钓鳌先生来海门,相见娄东黄叶村。

手持先天书一卷,白日共向林间论。

骑牛却入山中去,浊酒同倾老瓦盆。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娄江畔的道人,即拙庵主人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娄江之侧有昆丘,拙庵道人居上头”点明了地点与人物身份,昆丘象征着高远的境界,暗示道人超凡脱俗的生活追求。

接下来,“江声到枕或成雨,海色满帘都是秋”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展现了道人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江声与海色,既是自然界的声响与色彩,也暗喻了道人内心的波澜与外界的广阔。

“守株曾得山中兔,托迹竟比林头鸠”运用了典故,表达了道人虽有偶然的收获,但更倾向于随遇而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有愚还学柳州柳,有身却作囚山囚”则进一步揭示了道人的精神世界,他以柳宗元自比,虽身处世间,却如同囚于山中的鸟儿,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平生自笑何太拙,耻向权门事干谒”两句直抒胸臆,道人自嘲自己的拙笨,拒绝与权贵交往,体现了其淡泊名利、独立人格的精神风貌。“分甘巢许一身閒,不掉苏张三寸舌”则进一步强调了道人对自由与闲适生活的追求,与世俗的争斗保持距离。

后半部分,“所以头最拙,有发不能冠。所以手最拙,有琴不能弹”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道人看似不善言辞、不善技艺的形象,实则是在强调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郑卫之音有耳不能听,毛嫱子都之色有眼不能观”则表明道人对世俗享乐的淡然态度,更注重心灵的纯净与内在的修为。

最后,“嗟嗟若人谁得似,汉阴丈人差可儗”表达了对道人独特生活方式的赞叹与敬仰,将他与古代的隐士相提并论,进一步凸显了其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既看形骸若槁木,想见寸心如止水”形容道人心境如止水般平静,即使身体如同枯木,内心却保持着永恒的宁静与清明。

整首诗通过对道人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与精神追求,以及对自由、自然与内心的深刻理解,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9)

陶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美人织锦图

大嫂二十馀,小姑年十九。

大嫂织倦花下行,小姑弄梭不停手。

纤纤玉指柔且温,机声似凤哑哑闻。

一尺一尺复一尺,织成一片湘江云。

东家郎君大骄劣,倚阑漫把春情说。

玉梭信手忽自抛,白日触翻双齿折。

形式: 古风

题梅道人画

山中种木围书阁,无数好枝生屋头。

白浪吹云湖艇晚,青松含雨石窗秋。

赋诗当似韩宣子,作器定从樊敬侯。

更爱小亭深树里,竹根洗砚细泉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过醴城时奉诏两广求贤作

奉使南来过醴城,春风得得马蹄轻。

鸟飞绿树阴中去,人在白云堆里行。

巫峡有山千嶂出,湘潭无雨百花明。

行行不厌登临倦,欲振荆阳滞璞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寓崇德青镇

南亭桥下水无波,独客扁舟试一过。

抚景自惭佳句少,思亲还恨别情多。

东风燕子穿花雨,落日渔郎起棹歌。

却上高篷望西北,青山云影共嵯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