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孙正之

南游忽忽与谁言,共笑谋生识最昏。

万事百年能自信,一箪五鼎不须论。

友中惟子长招隐,世上何人可避喧。

千里秋风相望处,皖公溪上正开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通过诗人南游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人生和功名利禄的看法。诗中“忽忽与谁言”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茫然,对于世事的不确定性和迷茫感。"共笑谋生识最昏"则是在嘲讽那些为追求生活而困惑于功名利禄的人们,显示出诗人对这些俗务的超脱态度。

"万事百年能自信,一箪五鼎不须论"表明了诗人对于世间纷争和物质财富的看破,不再为之所动。这里,“一箪五鼟”暗指《左传·宣公十五年》中的故事,讲述一个贤者宁愿拥有简单的饭菜也不愿意去争夺国家的大权和多余的财宝。

"友中惟子长招隐,世上何人可避喧"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珍视,以及对世俗喧嚣的逃避。这里,“子长”是指唐代隐逸者子长,他选择远离尘嚣,过着清贫自在的生活。

最后两句“千里秋风相望处,皖公溪上正开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享受大自然之美、暂时忘却世俗烦恼的情感。这里,“千里秋风”营造了一种辽阔孤寂的氛围,而“皖公溪上正开樽”则是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皖公溪畔饮酒赏景的温馨场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世事的淡然和对自然之美的享受,展现了诗人超脱俗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寄朱昌叔

清江漫漫绕城流,尚忆城边系小舟。

射虎未能随李广,割鸡空欲戏言游。

云埋塞路惊尘合,霜入春风满鬓愁。

此日君书苦难得,谩多鸿雁起南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余温卿

云散风流不自禁,天涯无路盍朋簪。

空驰上国青泥信,谁和南山白石音。

平日离愁宽带眼,讫春归思满琴心。

终回一命翩翩驾,独过嵇山锻树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寄吴正仲却蒙马行之都官梅圣俞太博和寄依韵酬之

山水玄晖去后空,骚人还向此间穷。

小诗聊与论孤愤,大句安知辱两雄。

秦甲久愁荆剑利,赵兵今窘汉旗红。

背城不敢收馀烬,马首翩翩只欲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寄吴冲卿二首(其二)

塞垣花气欲飞浮,眼底纷纷绿渐抽。

悠远山川嗟我老,急难兄弟想君愁。

旧知白日诸曹满,试问红灯几客留。

时节只应无意思,亦如行路判春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