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天台庵

幽人去未还,门户和云闭。

亭午树阴圆,深冬泉响细。

寒生群鸟鸣,清彻孤鹤唳。

寂寞傍山归,写向沧溟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霁]韵

翻译

隐士还未归来,家门紧闭如与云相接。
正午时分树荫浓密如圆盘,寒冬时节泉水声细微悠长。
寒冷让群鸟齐鸣,清澈的鹤唳声更显孤独。
独自寂寞地沿着山路回家,思绪寄托在无边的海洋彼岸。

注释

幽人:隐士。
去未还:还未归来。
门户:家门。
和云闭:紧闭如与云相接。
亭午:正午。
树阴圆:树荫浓密如圆盘。
深冬:寒冬。
泉响细:泉水声细微。
寒生:寒冷引起。
群鸟鸣:群鸟齐鸣。
清彻:清澈。
孤鹤唳:鹤的叫声。
寂寞:孤独寂寞。
傍山归:沿着山路回家。
沧溟际:无边的海洋彼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蔡襄所作的《访天台庵》,描绘了作者造访天台庵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幽人去未还”,暗示庵中僧人或许不在,增加了环境的静谧与神秘。接着,“门户和云闭”描绘出庵门紧闭,仿佛与世隔绝,只有云雾缭绕,增添了禅意。

“亭午树阴圆,深冬泉响细”两句,通过时间(正午)和自然景象(树荫圆润、冬泉轻响),展现了宁静而深沉的氛围。午后阳光透过树叶投下圆形的阴影,冬季泉水声虽微,却清晰可闻,动静结合,富有画面感。

“寒生群鸟鸣,清彻孤鹤唳”进一步渲染了寂静中的生动,寒冷使得鸟儿的叫声更加明显,而孤鹤的长鸣则显得格外清亮,孤独而高洁。这两句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高雅之境的向往。

最后,“寂寞傍山归,写向沧溟际”以诗人独自归去的身影收尾,他带着这份寂静与感悟,将所见所闻融入到无尽的山海之中,寓意着心境的开阔与人生的哲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在访庵过程中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达观亭

峭峻钓龙石,飞亭压其端。

旷彻四无际,因之名达观。

扳云跻大庭,仙路何纡盘。

秋明澄远绿,晚霁凝新寒。

城郭烟火稠,水陆渔樵安。

偶暇按民俗,适游心意欢。

鸣弦俯清流,对酒环苍山。

重拂衣裾净,从带夕岚还。

形式: 古风

迁阳道中奉寄杨正臣同年

名第同一籍,家园连七闽。

何为别眉宇,于今十四春。

昔子补一尉,扶病走风尘。

归来解组绂,宴处颐精神。

架书括遗逸,瓮酎涵清醇。

东阡与北陌,候问通慇勤。

或言疾良瘉,呼卢气益振。

或传近诗句,平淡与古邻。

语之天下事,塞耳不复闻。

宁当决引去,道固有屈伸。

嗟予仰尺禄,对雠中秘文。

天子误采拔,指名填诤臣。

力微责任重,百虑加一身。

列章乞便郡,赐告迎慈亲。

穷冬过梨岭,山蹊出幽榛。

俯深下坎井,斗起攀苍旻。

水石齧晚沙,霜风变朝皴。

粲粲涧中花,孤芳能自珍。

班班云上鸟,朝鸣亦求群。

岁晏时节动,天遥客愁新。

去子无跬步,笑语绝燕秦。

作此欲招隐,翻愧林泉人。

形式: 古风

过白乐天坟

乐天本才士,羽仪初颉颃。

脱身避祸机,遂得林泉尚。

生爱香山游,死亦香山葬。

悠悠醉吟魂,终古填幽圹。

小堂松桧间,跻攀白云上。

春日照伊流,素波明演漾。

草树岂有情,一步一回望。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过皇甫侍郎

丈人几八十,岁晚益穷经。

阴阳判九六,天地环丙丁。

初若发泉穴,渐已澄沧溟。

所宝非世有,愿充天子庭。

问我久京国,鬓发何星星。

无乃矜才能,吐论生风霆。

不尔负洁修,扬眉自娉婷。

昏翳本来性,憔悴百岁形。

子知大方家,真精潜杳冥。

万化一相遇,起灭如秋萤。

而于须臾间,计较罍与瓶。

膏消见远照,水烬闻馀馨。

唯公恳恳诲,敢怠拳拳听。

追思向践历,愧汗曾未停。

决然趋所适,金刀贵发硎。

去矣汴流驶,薰风送扬舲。

形式: 古风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