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与刘评事过故證上人院

曾共刘咨议,同时事道林。

与君方掩泪,来客是知心。

阶雪凌春积,钟烟向夕深。

依然旧童子,相送出花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曾经与刘咨议一起,共事于道林之时。
此刻与你相对流泪,来访者是我知心人。
台阶上的雪积得比春天还厚,傍晚的钟声在烟雾中更显深沉。
我们仍是当年的孩童,相伴在花荫下送别。

注释

曾:曾经。
共:共同。
刘咨议:古代官职名,这里指人名。
同时:同一时期。
事:共事。
道林:可能指道林寺或道林人物,具体需结合上下文。
君:你。
掩泪:含泪。
来客:来访的人。
知心:知己。
阶雪:台阶上的雪。
凌:超过。
春积:堆积如春。
钟烟:钟声中的烟雾。
向夕:傍晚。
依然:依旧。
旧童子:昔日的孩童。
相送:相互送别。
花阴:花影之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里与友人刘咨共同探讨佛道之事,同时也提到了与道林的交往。诗中的“与君方掩泪”表达了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不舍,"来客是知心"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能理解自己情感的朋友的珍视。

"阶雪凌春积,钟烟向夕深"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日里的景象。阶上积雪尚未完全融化,而春天的气息已经逐渐显现;寺院中的钟声在傍晚时分变得更加悠长而深沉,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写照,也暗含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定。

"依然旧童子,相送出花阴"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尽管岁月流转,一些东西还保持着往日的样子,那些曾经的小童子现在也成长为能参与送别的人,他们在花树的阴凉下为诗人送行,这里蕴含了一种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留恋,以及对于友情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友谊与精神寄托的珍视之情。

收录诗词(159)

杨巨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字:景山
  •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 生卒年:789

相关古诗词

春日有赠

堤暖柳丝斜,风光属谢家。

晚心应恋水,春恨定因花。

步远怜芳草,归迟见绮霞。

由来感情思,独自惜年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

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

花屿高如浪,云峰远似天。

江声在南巷,海气入东田。

才子今朝去,风涛思渺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春晚东归留赠李功曹

芳田岐路斜,脉脉惜年华。

云路青丝骑,香含翠幰车。

歌声仍隔水,醉色未侵花。

唯有怀乡客,东飞羡曙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春雪题兴善寺广宣上人竹院

皎洁青莲客,焚香对雪朝。

竹风催淅沥,花雨让飘飖。

触石和云积,萦池拂水消。

只应将日月,颜色不相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