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幽兰生矣,于彼朝阳。
含雨露之津润,吸日月之休光。
美人愁思兮,采芙蓉于南浦;
公子忘忧兮,树萱草于北堂。
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并通过幽兰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不随环境而减色的赞美。诗中“含雨露之津润,吸日月之休光”两句,写出了幽兰在清晨的露水和阳光中吸收着自然的滋润,它不仅没有因为生长在偏僻的地方而失去其芬芳,反而更加突显了它的独立美丽。后文中的“美人愁思兮,采芙蓉于南浦;公子忘忧兮,树萱草于北堂”则是借用人物的情感活动,进一步衬托幽兰之美。此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是一首颇具中国古典诗词韵味的佳作。
不详
汉族,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贵人昔未贵,咸愿顾寒微。
及自登枢要,何曾问布衣。
平明登紫阁,日晏下彤闱。
扰扰路傍子,无劳歌是非。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迎娘歌喉玉䆗窱,蛮儿舞带金葳蕤。
岁去愁终在,春还命不来。
长吁问丞相,东阁几时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