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六朝留下的文物已草蔽连空,只有这淡远的天空和飘忽的白云依旧古今相同。
苍山翠柏间百鸟飞来飞去,世世代代生活水乡山寨中。
帘幕外千家承受连绵秋雨,日落西山传来悠扬的笛声。
内心里怅惘无缘见到范蠡,只好掠过树木凝望太湖东。

注释

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文物:指礼乐典章。
淡:恬静。
闲:悠闲。
人歌人哭:诗中借指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
笛风:笛声随风飘动。
范蠡:春秋末政治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县)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事成后游于齐国,改名鸱夷皮子。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
五湖:指太湖及其相属的滆湖、洮湖、射湖、贵湖等四个小湖的合称,因而它可以用作太湖的别称。
这里指太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对历史感怀的抒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这两句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历史悠久、意境幽远的画面。"六朝"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东吴、东晋以及南朝宋、齐、梁、陈等朝代,这些朝代都曾在江南地区建都立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草连空"则描绘出一种荒废与衰落的情景,历史的痕迹被自然的力量所覆盖。"天淡云闲今古同"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天空依旧,云间偶现,而今昔之间并无区别。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这两句则是对自然界动静之美的描绘。山林中的鸟儿自由飞翔,其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河流的声音则伴随着人类的情感起伏,这些声音仿佛也在诉说着世间的悲欢离合。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这两句描绘的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秋景。深秋时节,细雨如纱,濡湿了每一户人家的窗棂。而黄昏时分,楼台之上,一曲悠扬的笛声随着晚风飘散,这是多么宁静而凄美的画面。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尽之忧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范蠡"是西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其清廉自守、洁身自好的形象在诗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记。而"参差烟树五湖东"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寂静幽深的意境,似乎诗人也希望能像古人那样,在这纷扰的人世间找到一片清净之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文化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于天地万物、生命流转的哲思。

收录诗词(492)

杜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字:牧之
  • 号:樊川居士
  •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公元803-约852年

相关古诗词

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

谁怜贱子启穷途,太守封来酒一壶。

攻破是非浑似梦,削平身世有如无。

醺醺若借嵇康懒,兀兀仍添宁武愚。

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赠张祜

诗韵一逢君,平生称所闻。

粉毫唯画月,琼尺只裁云。

鲸阵人人慑,秋星历历分。

数篇留别我,羞杀李将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鹦鹉

华堂日渐高,雕槛系红绦。

故国陇山树,美人金剪刀。

避笼交翠尾,罅嘴静新毛。

不念三缄事,世途皆尔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