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踏尽东西散胜岩,却提只履过江南。
远人若解真常位,不碍携庵到处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于自然山水之间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踏尽东西散胜岩"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体验,以及他在大自然中漫游无边的境界。"却提只履过江南"则透露出一种轻松自如的生活方式,仿佛行走在江南水乡之地,只带着一双鞋子,表明了对物质欲望的淡泊。
接下来的两句"远人若解真常位,不碍携庵到处参"则更深入地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远人若解真常位"可能是在说,即便是远方的人,如果能理解到真正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寄托,也就不难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而"不碍携庵到处参"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这种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携庵"意味着带着自己的小屋(或隐喻的心灵之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参与自然万象,体验生命的美好。
整首诗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悠长的特点,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新亭花木低几杖,叶幄已成藏远山。
小渚云生夜深月,十分秋思五湖间。
逢人但说逃禅晋,句里风烟带九秋。
七字铿锵快先睹,梦魂竟下荻花洲。
江城无地可开颜,学剪星裘闭户看。
手劈方红调儿女,漫将一笑当追欢。
满床缃帙照青灯,碧眼相看老弟兄。
不见柳枝罗酒脯,旋烧榾柮煮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