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乃公不识贾公闾,之子饥寒夜读书。
前年避贼逐江鹭,今岁垾田鞭海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题为《闻邹德久自常来州圩垾得良田数十顷遂可活辄作绝句》。诗中描述了主人公邹德久的生活变迁:他之前因躲避贼寇而漂泊不定,如同江中的鹭鸟;如今在常来州圩垾(地名)获得数十顷良田,得以解决温饱问题,甚至可以鞭策海鱼(可能象征丰收)。诗中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邹德久从困苦到转机的人生转折,表达了对他的生活改善的欣慰与赞赏。整首诗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宋诗的质朴风格。
不详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处士何人为作牙,尽携猿鹤到京华。
故山岩壑应惆怅,六六峰前只一家。
东海一生垂钓客,石渠万卷校书郎。
丈人风味今如此,鹤到扬州兴更长。
南宫妙极天下选,鸡舌喜君重得香。
既自能诗似前辈,何为不作水曹郎。
野寺钟声报晓寒,征人方梦到长安。
茫然涂路知难易,两避胡尘一岁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