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秋得忠臣,炎绍犹有述。
至今十七篇,末学或不识。
乾淳有大儒,奏请非不力。
一时欠良遇,志士重嗟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熊鉌所作的组诗《上严廉访十首》中的第五首,主要表达了对忠臣事迹的追忆和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诗中提到春秋时期尚能涌现忠臣,而到了南宋乾淳年间,尽管有大儒极力提倡,但可能由于时运不济,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忠臣的事迹未能得到广泛流传,这让有志之士感到惋惜。诗人在诗中寓含了对忠诚精神的赞扬以及对人才遭遇的深沉反思。
不详
初名铄,字位辛。一号退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因思传记学,本欲释经义。
春秋列三家,仪礼亦存二。
荆舒彼何人,繁碎妄讥毁。
煌煌姬孔书,坐此竟废弃。
四海文公书,行世日杲杲。
晚年制作心,三礼重探讨。
质文贵时宜,消长关世道。
烱然百圣心,来哲当有考。
大哉伊洛传,正统接洙泗。
一源肇南来,九曲清日泚。
百年尚无有,千载那可俟。
崇台励风化,此是第一义。
七闽天南陬,实惟文明方。
风气一以开,文治何其昌。
我思常公化,迪我真无疆。
开端固匪易,再造伊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