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涧赴山将往云罩憩天香禅刹

天鸡叫海日,晴翠浓诸峰。

丹崖媚朝雾,了了青芙蓉。

寻溪背初旭,入谷闻惊风。

半岭生飞烟,忽没岩边松。

仰睇辨莲宇,稍见僧楼红。

流云布群壑,清梵生虚空。

石径去不极,前路谁能穷。

钩索得悬解,妙寄饶归宗。

跏趺憩莲社,叹息怀支公。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晨登山访寺的生动画面,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开篇“天鸡叫海日,晴翠浓诸峰”,以鸡鸣唤醒了黎明,海日初升,山色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浓绿,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接着“丹崖媚朝雾,了了青芙蓉”两句,通过“媚”字赋予岩石以情感,雾气缭绕中的山岩更加迷人,而“了了青芙蓉”则以“了了”形容山峰清晰可见,如同青色的芙蓉花一般,形象生动。

“寻溪背初旭,入谷闻惊风”描绘了诗人沿着溪流前行,背对着初升的太阳,进入山谷时听到的阵阵山风,既表现了行进的动态感,也增添了旅途的神秘色彩。“半岭生飞烟,忽没岩边松”则通过“飞烟”和“忽没”的动态变化,展现了山间云雾的瞬息万变,以及松树在云雾中的若隐若现,富有诗意。

“仰睇辨莲宇,稍见僧楼红”转而描写诗人抬头望见的寺庙,红色的僧楼在远处隐约可见,与之前的自然景色形成对比,增添了人文的气息。“流云布群壑,清梵生虚空”则以“流云”和“清梵”(佛教音乐)为意象,描绘了云雾在山谷间流动,空灵的梵音在空中回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石径去不极,前路谁能穷”表达了诗人对未知旅程的好奇与探索精神,“钩索得悬解,妙寄饶归宗”可能是指在登山过程中遇到的某种困难或挑战,但最终得以解决,体现了智慧与坚持。“跏趺憩莲社,叹息怀支公”则以“支公”(指东晋高僧支遁)为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高僧的敬仰之情,以及在静谧的莲花社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22)

梦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由天香行药西盘初入山口

岩秀澄孤怀,趣途意先往。

理策遵回蹊,空林得樵响。

幽棕眷岑寂,矧兹秋日爽。

霜径稍曲盘,虚翠忽晃朗。

渐历纡峦深,未识回途广。

孤晖随趣浓,悬磴披烟上。

杳蔼接诸天,振衣发遐想。

王裴不可作,丘壑谁心赏?

何时饭名僧,松檐税尘鞅。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朝往香山

梦觉钟鱼清,褰裳月在栋。

盥濯辞精庐,山僧出林送。

苔衣润芒屩,昨宵知露重。

乱泉听乍失,溪涧涩馀冻。

石骨生清凉,逼人寒欲中。

日出照幽谷,山鸟发新哢。

微风荡空翠,流云散岩洞。

永怀煨芋者,隔岫闻清诵,

形式: 古风

夜过青浦

理棹投暮烟,馀晖黯遥巘。

轻舸寻归流,空波肆怡衍。

野风送香气,浩露滴微泫。

重叠林景昏,微茫峰色浅。

远火辨孤城,隔岸闻乱犬。

稍别林墟移,渐觌雉堞转。

华月淡始照,流云蔚初展。

一与清景俱,乍喜尘悰遣。

惆怅怀前踪,馀风动深缅。

形式: 古风 押[铣]韵

临江楼

亦知非故土,扶杖且登楼。

落日万古色,长江千里秋。

浮云蔽楚望,朔气老边州。

无限关心事,凭栏起暮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