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所作的《赠别潘稼堂简讨二首(其一)》。诗中以“向来高步渺群儒”开篇,表达了对潘稼堂才学的高度赞誉,认为他的成就超越了众多学者。接着,“名在新篇势莫逾”进一步强调了潘稼堂作品的影响力和地位。接下来的“凤羽尚思翔万仞,鹤书争遣下三吴”,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潘稼堂的才华比作飞翔于万仞之上的凤凰羽毛,以及下至三吴地区的鹤书,形象地描绘了他的才华横溢与广泛传播。
“横竿笠泽江边卧,直宿文昌殿后趋”两句,通过“横竿”、“笠泽江边”、“文昌殿后”等意象,展现了潘稼堂闲适的生活态度与勤奋的学习精神。最后,“为见为潜君并得,天涯相见话菰芦”表达了诗人与潘稼堂虽身处天涯,但心灵相通,期待着未来的相聚,共同谈论学问与生活的情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潘稼堂才华、生活态度及未来相聚的描绘,既赞美了潘稼堂的个人魅力,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友谊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