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旧韵赠清凉长老

过淮入洛地多尘,举扇西风欲污人。

但怪云山不改色,岂知江月解分身。

安心有道年颜好,遇物无情句法新。

送我长芦舟一叶,笑看雪浪满衣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越过淮河进入洛阳路途多尘土,秋风吹过仿佛要玷污人的衣裳。
只惊讶山水依旧青翠,哪知江上的月亮能化身成无数。
内心宁静有道,容颜常驻青春,面对事物无情感波动,诗篇新颖别致。
赠我一叶长芦舟,笑着看那漫天飞舞的雪花沾满衣襟。

注释

过淮入洛:越过淮河进入洛阳。
地多尘:路途多尘土。
举扇:挥扇。
西风:秋风。
污人:玷污人。
云山不改色:山水依旧青翠。
江月解分身:月亮能化身成无数。
安心有道:内心宁静有道。
年颜好:容颜常驻青春。
遇物无情:面对事物无情感。
句法新:诗篇新颖。
长芦舟:长芦苇制成的舟。
雪浪满衣巾:雪花沾满衣襟。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词人苏轼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安然自得的心境。

"过淮入洛地多尘,举扇西风欲污人。" 这两句表面上写的是环境的变化,但也隐含着对尘世纷扰的感慨和想要避开这些干扰的心情。

"但怪云山不改色,岂知江月解分身。" 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类生命的有限性,表达了自己的超然物外之情怀,同时也展现出一种对于内心世界的自信和理解。

"安心有道年颜好,遇物无情句法新。"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内心修养的一种肯定,也反映出了他在面对世事时所保持的平和与客观态度。

"送我长芦舟一叶,笑看雪浪满衣巾。" 最后两句通过送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面对自然之美时的心境自在。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邃,情感真挚而不失超脱,体现了苏轼词风的典型特点。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戏赠孙公素

披扇当年笑温峤,握刀晚岁战刘郎。

不须戚戚如冯衍,便与时时说李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

一枕清风直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

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梦中作寄朱行中

舜不作六器,谁知贵玙璠。

哀哉楚狂士,抱璞号空山。

相如起睨柱,头璧与俱还。

何如郑子产,有礼国自闲。

虽微韩宣子,鄙夫亦辞环。

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

形式: 古风

答径山琳长老

与君皆丙子,各已三万日。

一日一千偈,电往那容诘。

大患缘有身,无身则无疾。

平生笑罗什,神咒真浪出。

形式: 古风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