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栖霞四首(其二)

吾与空门友,相扶历芳甸。

天机久深妙,梵本亦贯穿。

徐驰得幽欣,济胜惬孤愿。

宿芽发轻苞,寒卉抱短艳。

鹿走风生林,僧归云入殿。

寺从齐梁来,诸彦题品遍。

安知千岁后,未叹陵谷变。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与佛门中的朋友,相伴漫步在美丽的田野。
佛法的奥秘深远精妙,经典的梵文我也能深入理解。
慢慢行走中感受到深深的宁静喜悦,这满足了我孤独的心愿。
宿根的嫩芽绽放出轻盈的花朵,寒冷的花草怀抱着短暂的美丽。
鹿在风中穿过树林,僧人归来时云朵飘入殿堂。
这座寺庙自齐梁时期就存在,众多才子都曾题诗赞颂。
谁能料想千年之后,这里是否还会感叹世事变迁?

注释

空门:佛教的代称,指修行者的住所。
芳甸:美好的田野,形容景色优美。
梵本:佛教经典著作,通常指梵文写成的经书。
幽欣:幽静而欣喜的心情。
孤愿:个人的愿望或理想。
宿芽:经过一个冬天的老根新发出的芽。
寒卉:寒冬开放的花草。
鹿走:鹿在林间奔跑。
僧归:僧人返回寺庙。
齐梁: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两个朝代。
陵谷变:形容世事变迁,地势改变。

鉴赏

这首宋诗《游栖霞四首(其二)》是周文璞所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与佛门友人一同游历栖霞山的场景。首句“吾与空门友,相扶历芳甸”表达了诗人与僧侣同伴携手同行,漫步在花香四溢的田野之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和谐。

接下来,“天机久深妙,梵本亦贯穿”暗示了他们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理解和领悟,诗人与友人共同探讨佛法的深远奥秘,显示出深厚的学识和虔诚的心境。

“徐驰得幽欣,济胜惬孤愿”描绘了他们在游览中慢慢品味,享受着幽静与喜悦,满足于独自修行的愿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寓含了内心的修行与解脱。

“宿芽发轻苞,寒卉抱短艳”则细致地刻画了栖霞山的植物,生机勃勃的嫩芽和寒冬中绽放的小花,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鹿走风生林,僧归云入殿”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宁静与禅意,鹿群在林间穿行,僧人归来时,云雾缭绕于寺庙之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两句“寺从齐梁来,诸彦题品遍”回顾了栖霞寺的历史,自齐梁时期以来,众多才子佳人曾在此留下墨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整首诗通过描绘游历过程中的景致和感受,展现了诗人与僧侣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对佛教禅意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261)

周文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栖霞四首(其一)

破晓逗苦雾,客鼻何酸辛。

山中气候异,初日如烛银。

田间石兽多,知是肉角麟。

古苔半皴腹,化作苍龟鳞。

两柱既岌嶪,众碑亦嶙峋。

幽涂得奇观,未敢辞埃尘。

连年抱离忧,百嗟亡一呻。

花委鬓毛晚,草夺袍色春。

愁中书椟失,梦里歌钟陈。

穷愁著文字,屡被同行嗔。

同行不相知,而况悠悠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谢颐师见过

云卷道者方昼睡,有僧奚为入桑杞。

惠然相过穷壑底,共谈儒流佛宗旨。

二家之风亦颓靡,吹而飏之谁为起。

寒灰煨芋香透纸,呼童就邻一赊米。

作糜煮菜相料理,吾穷于世无比拟。

殷勤相觅有吾子,谩书七字聊送似,往供天嫔泣山鬼。

形式: 古风

道中望茅山有感

危亭对名岳,毕景扶钩栏。

白鹭伺察过,低昂若弓弯。

去岁负笈游,最住元符间。

栎林带脩竹,清派流珊珊。

离留叫昼静,洞天生春寒。

伟哉老宗师,作屋云雨端。

竟为杀虫蚁,不活升龙鸾。

遗体但解蜕,故宫亦烧残。

今创已半旧,万柱扶玄坛。

遂以两不借,一筇履巑岏。

入宅问玉斧,采芝投金环。

墨沼篆结字,丹台气成盘。

将谓便隐遁,遽尔罹间关。

夷甫麈尾堕,荀令香炉闲。

再获望奇秀,恍然神观还。

如见大仙伯,被发绿映山。

两君控鹄从,俱著汉小冠。

俗累当复驰,煮药鼎欲翻。

形式: 古风

新柳

长条导幽情,净色穿户牖。

酸风酽如醋,少待浓似酒。

飐飐金丝垂,满眼遮老丑。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