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行年三十六,几是半生人。
举止不入俗,清修难厌贫。
宴坐炉烟暖,微醺瓮酎醇。
前看箫管辈,未免作埃尘。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蔡襄的《病中偶书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阶段的感慨和生活态度。"行年三十六,几是半生人",诗人已经到了三十六岁,感觉人生已过半,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举止不入俗,清修难厌贫",他强调了自己的行为举止超脱世俗,对于清贫的生活也能坚守自我,显示出他的高洁品格。
"宴坐炉烟暖,微醺瓮酎醇",描绘了诗人静坐时炉火的温暖和品酒时的微醉之态,体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享受。最后两句"前看箫管辈,未免作埃尘",则是诗人以箫管乐手为喻,暗示那些追求名利的人终将淹没在尘世纷扰之中,而他选择了一条更为清高淡泊的道路。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坚守清贫、超然物外的人生观,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色彩。
不详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已感节候变,物态舒阳春。
那复壮年意,如今多病身。
净室焚香久,烘炉煮药频。
神欢百虑解,销尽眼前尘。
使轺迢递到天涯,候馆迁延感岁华。
白发却攀临砌树,青条犹放过墙花。
悲来唯见金城柳,醉后曾乘海客槎。
欲问昔游无处所,晚烟生水日沈沙。
溪馆初寒似早春,寒花相倚醉于人。
可怜万木彫零尽,独见繁枝烂熳新。
清艳夜沾云表露,幽香时过辙中尘。
名园不肯争颜色,的的夭红野水滨。
丽谯高倚晚天霞,满目平皋尽物华。
千曲胡笳催鼓答,三重湘酎倩旗誇。
连江急雨送归燕,拂地轻风移落花。
强倚栏干还自问,此情何处是边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