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水路东连楚,人烟北接巴。
山光围一郡,江月照千家。
庭树纯栽橘,园畦半种茶。
梦魂知忆处,无夜不京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山风光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平日里居住在这样环境中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状态。
“水路东连楚,人烟北接巴。”开篇即勾勒出一片广阔的地域范围,水路将诗人的所在地与东方的楚地相连,人迹则向北延伸至巴地(今重庆一带)。这两句不仅展示了地理位置,更映射出诗人心中对于广袤家国的关怀。
“山光围一郡,江月照千家。”接下来的两句,则将视角缩小到一个郡的范围内,山光如同温柔的守护者,将整个郡城环绕,江上的明月则洒满了千家万户。这里的“围”与“照”,既是自然景物的动作,也寄寓着诗人对这片土地和居民的深情。
“庭树纯栽橘,园畦半种茶。”诗人的生活场景也逐渐清晰,庭院中种植的是橘树,而园中则是半种茶。这些平凡的事物,在诗中被赋予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
“梦魂知忆处,无夜不京华。”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深厚乡愁。在梦境中,诗人的灵魂总能找到回忆之地,而无论何时何刻,他的心思都不曾离开过那遥远的京城。这份对于故土的眷恋之情,如同永不熄灭的灯火,照亮了他夜以继日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生活的点滴,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与平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故乡的深沉情感。
不详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郡僻人事少,云山常眼前。
偶从池上醉,便向舟中眠。
与子居最近,周官情又偏。
闲时耐相访,正有床头钱。
闻君寻野寺,便宿支公房。
溪月冷深殿,江云拥回廊。
然灯松林静,煮茗柴门香。
胜事不可接,相思幽兴长。
迥风度雨渭城西,细草新花踏作泥。
秦女峰头雪未尽,胡公阪上日初低。
愁窥白发羞微禄,悔别青山忆旧溪。
闻道辋川多胜事,玉壶春酒正堪携。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