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昨悬车后,蹉跎又五年。
常书乞米帖,犹费买花钱。
这两句诗出自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之手,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其中,“一昨悬车后,蹉跎又五年”表达的是时间飞逝的速度与个人的无力感。“悬车”常用来比喻行走不稳或生活漂泊不定,这里暗示诗人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中难以找到立足之地,而“蹉跎”则形容行动迟缓,进展艰难。五年的时间在这里象征着长久的等待和煎熬。
接着,“常书乞米帖,犹费买花钱”则展示了诗人生活上的困顿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常书乞米”意味着诗人甚至需要为基本的生计发愁,而“犹费买花钱”却显示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不舍。这里的“花”可以理解为精神上的慰藉或文化生活的追求,尽管生活拮据,但诗人仍旧不忍放弃这些让心灵得到滋润的事物。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现实困境与内心渴望,展现了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悲凉和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磊落终休矣,艰难晚见之。
罔知当世事,殊悔少年时。
自古有治乱,谁家无是非。
晓床听邻语,琐琐诉寒饥。
为客弹长铗,□□□短衣。
奈何年不肯,五过古来希。
春秋踰致仕,南北粗知名。
有客来相问,如何不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