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白都官归长安

丈夫那肯浪低眉,薄宦空添鬓里丝。

泸水归来山浩荡,都门辞去菊离披。

黄鸡白酒五陵乐,杜曲樊川九谷宜。

复见夫君行直道,崆峒气俗未应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男子汉怎肯轻易低头,微小官职徒增鬓边白发。
从泸水归乡后山势雄浑,离开京都时菊花已凋零。
在五陵畅饮黄酒,享受田园生活,樊川和杜曲的景色适宜。
再次见到你走正直道路,崆峒之地的风气并未衰落。

注释

那肯:不肯,不轻易。
薄宦:微小的官职。
鬓里丝:鬓边的白发。
泸水:地名,泛指江河。
山浩荡:山势雄浑。
都门:京都城门。
菊离披:菊花凋零。
黄鸡白酒:泛指乡村的简朴生活。
五陵乐:五陵一带的快乐生活。
杜曲樊川:两个地名,杜曲和樊川,皆为优美之地。
行直道:走正直的道路。
崆峒气俗:崆峒之地的风气。
未应衰:不应衰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丈夫远去从事官职,而妻子留守的场景。开篇“丈夫那肯浪低眉,薄宦空添鬓里丝”表达了对丈夫离别的不舍和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于丈夫仕途劳累的同情。

“泸水归来山浩荡,都门辞去菊离披”则是妻子送别的情景,泸水可能指的是某个地点,山川的壮丽与都门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送别时的感慨和自然景物的交融。

“黄鸡白酒五陵乐,杜曲樊川九谷宜”这两句描写了妻子对丈夫远行后生活的关心与祝愿。黄鸡白酒象征着丰足安稳的生活,而五陵、杜曲等地名,则暗示了一种理想的居住之地,充满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复见夫君行直道,崆峒气俗未应衰”则是对丈夫未来行程的美好祝愿和对其品格的肯定。崆峒山脉在中国历史上多与忠诚、坚定联系,这里用以形容丈夫的为人处事,更显出诗人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家庭生活和夫妻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送仲更归泽州

太行横拥巨川回,三晋由来产异才。

展墓乘春走乡陌,负书拂晓下兰台。

河阳路侧花应合,天井关头雪未开。

会使乡人惊六印,莫羞今日弊裘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光禄王卿致仕归荆南

九列谁云非显涂,人生已不负为儒。

拂衣长揖夔龙贵,散发还为黄绮徒。

白鹤归飞心自远,青霞高举势何孤。

千金尽与乡人费,不向江头买木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送冲卿通判河中府

闻道名都行有期,依然想见昔游时。

寒光一曲秋河转,翠岭三条夕照移。

孤竹旧风民有让,重华馀教俗无疵。

不须到日方登历,已在君家十二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刘仪先辈大名尉

潭潭相府开,旌骑拥三台。

闻道廷中吏,无非天下才。

策名新振拔,把板尚低回。

勿为卑飞困,青冥尽此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