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其一)闺怨

独上妆楼,青山如昨。画眉彩笔春来阁。

休弹红雨湿花梢,泪珠自向心头落。

可恨东风,年年轻薄。天涯不管人漂泊。

漫将薄幸比杨花,杨花犹解穿罗幕。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明代末期清朝初年的词作《踏莎行·闺怨》是尤侗所作,以闺中女子的视角,描绘了主人公独自登上妆楼的情景。"独上妆楼,青山如昨",画面简洁而富有深意,女子独自一人,面对依旧如故的青山,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岁月的流转。

"画眉彩笔春来阁",通过描绘女子精心打扮,试图驱散内心的孤寂,然而"休弹红雨湿花梢,泪珠自向心头落",暗示了她对春雨打湿花朵的敏感,以及无法抑制的悲伤情绪,泪水不自觉地滑落,表达了深深的哀愁。

"可恨东风,年年轻薄",女子责怪春风无情,不知人间疾苦,自己的青春和爱情却在漂泊中消逝。"天涯不管人漂泊",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孤独和无依。最后,"漫将薄幸比杨花,杨花犹解穿罗幕",女子将自己比作轻薄的杨花,即使飘零也能穿透罗幕,寓意自己的命运甚至不如杨花,流露出无奈和哀怨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细腻,语言含蓄,通过女子的内心独白,展现了闺中女子的孤独、哀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61)

尤侗(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字:展成
  • 籍贯:一字同
  • 生卒年:1618年-1704年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其二)题周宝蹬坐月浣花图

坐月青莲,浣花工部。闺房之秀兼佳趣。

燃脂写出丽人行,风鬟雨髻姗姗步。

碧杜红兰,明珠翠羽。药房移傍湘君住。

可怜荡子不归家,长吟荡妇秋思赋。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三)题周宝蹬坐月浣花图

放诞文君,风流樊素。殢人更在仓庚妒。

武昌新柳自青青,生憎隔岸晴川树。

欢晕红凝,愁眉绿聚。幽情难向狂夫诉。

莫携此卷渡江来,津头有个兴风雨。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四)客店

残月在林,晨钟动野。行人惯听乌啼夜。

一鞭古道又斜阳,村田看尽羊牛下。

草席泥床,瓦盆茅舍。东餐西宿何时罢。

孤灯半枕梦江南,隔帘惊起萧萧马。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小重山(其一)金陵怀古

依旧青山绕建康。南朝佳丽地、草茫茫。

景阳脂井冷银床。秦淮月,犹照故宫墙。

吊古石头冈。大江流日夜、几兴亡。

鸡笼鼠雀满祠堂。君莫问,策蹇下斜阳。

形式: 词牌: 小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