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风

阴风三日吹南极,二月巴陵寒裂石。

长林巨木受轩轾,洞庭倒流潇湘黑。

君不见古庐竹扉声策策,中有竛竮落南客。

曾经破胆向炎官,敢不修容待风伯。

形式: 古风

翻译

阴冷的风连续三天刮过南极,二月的巴陵寒冷得能冻裂石头。
高大的树林和巨大的树木在风中摇摆不定,洞庭湖的水倒灌,潇湘江变得漆黑一片。
您没听见那古老的竹屋外竹门吱呀作响,有个孤独的旅人正匆匆南下。
他曾胆战心惊地面对炎热的官场,现在怎敢不整装以待风神的到来。

注释

阴风:寒冷的风。
南极:极南地区。
巴陵:古代地名,今湖南岳阳一带。
寒裂石:形容极度寒冷。
轩轾:高低起伏,比喻事物的盛衰变化。
洞庭:湖名,位于湖南。
潇湘:湘江的别称,流经湖南。
黑:形容水色深暗。
古庐:古老的房屋。
竹扉:竹制的门。
声策策:形容竹门开关的声音。
竛竮:形容孤独、飘零的样子。
南客:南方来的客人。
破胆:心惊胆战。
炎官:比喻权势显赫的人或环境。
风伯:风神,古人对风的神化称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阴风肆虐的情景,以南极为背景,展现了二月间巴陵地区严寒刺骨的气候。"阴风三日吹南极,二月巴陵寒裂石"这两句形象生动,通过"阴风三日"和"寒裂石",传达出风力之大和气温之低,令人感受到冬日的无情。

接下来的"长林巨木受轩轾,洞庭倒流潇湘黑",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树木在风中摇摆不定,连洞庭湖的水都仿佛被吹得倒流,呈现出一片昏暗。这样的景象富有动态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最后两句"君不见古庐竹扉声策策,中有竛竮落南客",诗人引入个人情感,通过"古庐竹扉"和"落南客"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或他人的漂泊之感,以及对过去艰难经历的回忆。"曾经破胆向炎官,敢不修容待风伯"则表达出对强风的敬畏,同时也流露出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经历过苦难,也准备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的挑战。

总的来说,这首《阴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冬日阴风的威力,以及诗人坚韧的人生态度,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初至陈留南镇夙兴赴县

五更风摇白竹扉,整冠上马不可迟。

三家陂口鸡喔喔,早于昨日朝天时。

行云弄月翳复吐,林间明灭光景奇。

川原四望郁高下,荡摇苍茫森陆离。

客心忽动群鸟起,马影渐薄村墟移。

须臾东方云锦发,向来所见今难追。

两眼聊随万象转,一官已判三年痴。

只将乘除了吾事,推去木枕收此诗。

写我新篇作画障,不须更觅丹青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初夏游八关寺

闭门睡过春,出门绿满城。

八关池上柳,絮罢但藏莺。

世故剧千猬,今朝此闲行。

草木随时好,客恨终难平。

寺有石壁胜,诗无康乐声。

扶鞍不得上,新月水中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别大光

堂堂一年长,渺渺三秋阔。

恍然衡山前,相遇各白发。

岁穷窗欲霰,人老情难竭。

君有杯中物,我有肝肺热。

饮尽不能起,交深忘事拙。

乾坤日多虞,游子屡惊骨。

衡阳非不遥,雁意犹超忽。

一生能几回,百计易相夺。

滔滔江受风,耿耿客孤发。

他夕怀君子,岩间望明月。

形式: 古风

别岳州

朝食三斗葱,暮饮三斗醋。

宁受此酸辛,莫行岁晚路。

丈夫少壮日,忍穷不自恕。

乘除冀晚泰,乃复逢变故。

经年岳阳楼,不见宫南树。

辞巢已万里,两脚未遑住。

水落君山高,洞庭秋已素。

浮云易归岫,远客难回顾。

飘然一瓶锡,未知所挂处。

寂寞短歌行,萧条远游赋。

学道始恨晚,为儒孰非腐。

乾坤杳茫茫,三叹出门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