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三十一首(其二十三)

楚之谋复雠,亡命汝颍间。

刺客未得当,深夜称疾眠。

果自赍药从,情意殷殷然。

客乃出匕首,以其状告焉。

将军裕所忌,努力自保全。

仍以身事之,出入相周旋。

寄语涉世人,逆亿何足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历史故事,充满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纠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面对复仇与生存的选择时的内心挣扎。

首先,诗中提到“楚之谋复雠”,暗示了故事背景可能与楚国的历史事件有关,特别是与复仇相关的情节。接着,“亡命汝颍间”描绘了主人公为了逃避追捕而隐匿于汝水和颍水之间的场景,这一细节为故事增添了一抹悲壮色彩。

“刺客未得当,深夜称疾眠。”这一句巧妙地设置了悬念,暗示主人公并非真正的刺客,而是另有深意。通过“深夜称疾眠”的行为,他巧妙地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谨慎和机智。

接下来,“果自赍药从,情意殷殷然。”这句话揭示了主人公的真正意图——他携带药物,可能是为了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或他人,表现出了他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深思熟虑。

“客乃出匕首,以其状告焉。”这表明在某个关键时刻,有人向主人公透露了重要信息,可能是关于复仇计划的细节,或是某种危险信号。这一情节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和不确定性。

“将军裕所忌,努力自保全。”主人公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危险,尤其是被某位将军所忌惮,因此他采取措施保护自己,显示出他在逆境中的智慧和勇气。

“仍以身事之,出入相周旋。”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主人公仍然选择接近那位将军,与其保持密切的交往,这既体现了他的策略性,也反映了他对局势的深刻理解。

最后,“寄语涉世人,逆亿何足贤。”诗人以旁观者的视角,对世人发出感慨,认为人们往往低估了在逆境中做出正确决策的难度和价值,表达了对主人公智慧和勇气的敬佩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紧凑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心理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在复杂环境中如何运用智慧和勇气应对挑战的故事,同时也蕴含了对人性、智慧与勇气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67)

黄毓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史三十一首(其二十四)

亦知袁景倩,不敌萧道成。

正如一木支,无救大厦崩。

顾谓其子最,名义古所敦。

汝不失孝子,我不失忠臣。

尔时刘尚书,父子亦殒身。

百姓为之谣,可怜石头城。

石头真可怜,褚渊空复生。

举止有如此,何面堪向人。

不能杀袁刘,寒士分固应。

出语胡不避,功曹名至今。

形式: 古风

咏史三十一首(其二十五)

侯景陷吴兴,太守书生耳。

战败整衣坐,视死如脱屣。

吾忝任专城,朝廷危至此。

不能力匡复,是则深可耻。

景犹怜悯之,欲存其一子。

自分吾一门,己在鬼录里。

安能就尔胡,乞恩以贷死。

世人恶无后,苟活聊尔尔。

侧闻张也风,亦可少愧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咏史三十一首(其二十六)

晋阳初起甲,适从犹未决。

欲鼓行而西,仍恐进不克。

屈突凭坚城,退则为所蹑。

此策乃危道,腹背须受敌。

莫若攻河东,主之自裴寂。

公子曰不然,兵贵风雨疾。

吾席累胜威,西人望风匿。

智勇不及措,取同振槁叶。

倘顿坚城下,安坐糜日月。

众心既以离,大事去可惜。

济河定关中,约法十二则。

何哉隰城尉,一见如旧识。

何哉马邑丞,一呼忘旧隙。

壮士置幕府,参军置记室。

羲声布遐迩,文武焕然集。

而顾立幼君,盖其心欲得。

自为大丞相,总揆加九锡。

然后攘取焉,掩耳盗铃习。

前恭与后恭,两帝寻一辙。

神尧视世充,亦复何差别。

盖于起兵初,声罪讨弑逆。

吊民数淫虐,遍移四方檄。

庶几踵汤武,不循魏晋述。

尔时诸君子,惜哉见未及。

泰山有道士,献书魏公密。

当乘士马锐,直指江都邑。

执取独夫广,号令天下一。

斯谋奇而正,安往无俊物。

或隐于屠贩,或寄于盗贼。

优游黄冠中,乃见徐洪客。

郑公发迹等,出处故殊绝。

言可得而闻,招之不可得。

翩翩失所往,岂蹈烟雾窟。

不然縠城隅,全身化为石。

形式: 古风

咏史三十一首(其二十七)

贞观二年诏,谋反岂独为。

何患事不发,告密亦有宜。

自今奴告主,勿受仍斩之。

君臣逃两然,可以此理推。

笑杀不义侯,受封建武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