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二十首(其十八)

清夜朝上玄,戢志恂以慄。

猛神纷侍卫,群真俨罗列。

众生充下界,形声无不彻。

一感斯一应,微尘不分别。

古人事上帝,后儒疑假设。

学不通天人,难以语明哲。

上帝日汝临,敢不自芳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对上天的虔诚敬仰与敬畏之情。诗人通过“清夜朝上玄”表达了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暗示了对宇宙至高力量的仰望。接着,“戢志恂以慄”则展现了内心的肃穆与战栗,表现了面对神圣时的谦卑和敬畏。

“猛神纷侍卫,群真俨罗列”描绘了神灵围绕、秩序井然的景象,象征着宇宙间的和谐与秩序。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众生充下界,形声无不彻”强调了宇宙万物的联系,无论多么细微的声音或存在,都与上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表达了宇宙间一切生命与力量的统一性,以及它们在宏观宇宙中的角色。

“一感斯一应,微尘不分别”进一步阐述了宇宙间感应的普遍性,无论多么微小的事物,都能引发相应的反应。这种观点体现了古人对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洞察。

接下来,诗人探讨了古人对上帝的信仰与后世儒家的思考。通过对比“古人事上帝,后儒疑假设”,表达了对传统信仰与理性思考之间关系的反思。这反映出对信仰与知识、传统与创新之间复杂关系的探索。

最后,“学不通天人,难以语明哲”强调了理解宇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对于智慧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古代哲学思想的总结,也是对现代人追求真理、理解世界本质的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宇宙、生命、信仰和知识的深邃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社会和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

收录诗词(256)

杨起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古诗二十首(其十九)

友从远方来,遗我尺素书。

盥手开素书,书中一字无。

叠书置枕边,梦寐若告予。

子欲识子心,子心本空虚。

子能除子心,我来同子居。

形式: 古风

拟古诗二十首(其二十)

明月何皎皎,当轩照我怀。

中夜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精神倏飞越,上上从姑台。

台上一月悬,与此同光辉。

敛襟下帘栊,流光暗相随。

形式: 古风

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一)

处世实大梦,何事更齐之。

蝴蝶为庄周,宁似翩翩时。

容悴缘识转,真性不如兹。

所以觉者心,任运匪复疑。

我有莫逆交,对酒欢相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二)

古人顺天命,采蕨登西山。

善恶疑报施,史氏轻立言。

不患节不高,患不见吾天。

求仁而得仁,圣训谁其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