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自合肥于四顶山绝湖呈孙仁叔抑之

达岸三时顷,瞻山四顶赊。

乔林知马尾,乱石见獐牙。

水脚浮青靛,湖唇滉白沙。

渔人收辏网,归去日西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船行到岸边大约需要三个时辰,远望山峰有四座相连。
高大的树林中能隐约看到马尾般的树梢,乱石丛中仿佛能看到野獐的牙齿。
湖水边缘泛着青蓝色,湖边沙滩闪烁着白色。
渔夫们收起网具,夕阳西下时准备回家。

注释

达岸:到达岸边。
三时顷:大约三个时辰。
瞻山:远望山峰。
四顶赊:四座相连的山峰。
乔林:高大的树林。
马尾:形容树梢像马尾。
乱石:杂乱的石头。
獐牙:野獐露出的牙齿。
水脚:湖水边缘。
浮青靛:泛着青蓝色。
湖唇:湖边。
滉白沙:沙滩闪烁白色。
渔人:渔夫。
收辏网:收起网具。
归去:回家。
日西斜:夕阳西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生活的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怀。诗中的“达岸三时顷”、“瞻山四顶赊”表现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姿态,以及对周遭山川的观察和感受。“乔林知马尾”、“乱石见獐牙”则是对树木和岩石的生动描绘,通过这些细节可以想象到一片郁郁葱葱、野性十足的自然环境。水面的“浮青靛”和湖边的“滉白沙”,勾勒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水景图画。

而在诗歌后半部分,诗人转向日常生活的描写,“渔人收辏网”、“归去日西斜”则是对捕鱼人归家的场景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整首诗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心境。

诗人的笔法娴雅,情感真挚,每一句都饱含对大自然的深切情感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让人读之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宁静美好之境。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用东坡赠晁新城韵呈朱乌江

偶然来赋瓦梁行,乱后欣闻醉客声。

村戍火明人指路,江城风静夜鸣钲。

对床听雨他时念,拨火哦诗此意清。

闻说鱼轩还枳里,先生应合暂归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用李梦发韵

梦回诗思不胜清,卧听幽禽两啭更。

窗角界金分月色,山腰鸣玉漱溪声。

欲行且住心还适,久雨新晴眼倍明。

莫为浮名废真赏,较来何重亦何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用陈阜卿劝农韵呈宣城太守(其二)

欲知人意喜,万户郁炉烟。

纱帽花垂额,金卮酒到莲。

岁丰端可卜,农劝竞相传。

往矣南阳政,今追召父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用陈阜卿劝农韵呈宣城太守(其一)

何处催耕早,宣城刺史先。

旗麾明晓市,耒耜遍晴川。

道路欢声接,樽罍丽景鲜。

似闻携百榼,分饷及高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