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端伯自承移帅川口有怀风旨无便附信忽领教喜成小诗附便奉呈三首(其三)

某也庵居久,心形付自然。

山林藏老退,松竹养风烟。

遇物元非远,寻真自一天。

怀人会心处,熟诵见山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我长久居住在庵中,心灵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
山林隐匿着老去的身影,松竹滋养着清风和烟雾。
遇到事物其实并不遥远,探寻真理如同回归自然。
在思念人心意相通的地方,熟读那些描绘山水的诗篇。

注释

某也:我。
庵居:在庵中居住。
久:长久。
心形:心灵。
付:交付。
自然:外在世界。
山林:山林隐士。
老退:老去的身影。
松竹:松树和竹子。
养:滋养。
风烟:清风和烟雾。
遇物:遇到事物。
元非:其实并非。
远:遥远。
寻真:探寻真理。
自一:如同。
怀人:思念他人。
会心处:心意相通的地方。
熟诵:熟读。
见山篇:描绘山水的诗篇。

鉴赏

这首宋诗是曹勋所作,表达了诗人长期隐居山林的心境。"某也庵居久,心形付自然",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执着和对自然的深深依赖,将身心交付于天地之间。"山林藏老退,松竹养风烟",描绘出山林的宁静与隐者的淡泊,松竹则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坚韧的精神。

"遇物元非远,寻真自一天",表达诗人认为真理和自然就在身边,无需刻意追寻,只需静心体会即可。最后两句"怀人会心处,熟诵见山篇",流露出诗人对知己的怀念,以及通过诵读山水诗篇来寄托情感,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曾端伯自承移帅川口有怀风旨无便附信忽领教喜成小诗附便奉呈三首(其二)

衣袽先九润,此日上瞿塘。

风月动官柳,旌旗开蜀疆。

诗坛凌李杜,政绩过龚黄。

追诏知非晚,肯令生智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曾端伯自承移帅川口有怀风旨无便附信忽领教喜成小诗附便奉呈三首(其一)

好在曾夫子,宁知晤语期。

倚毗离楚日,鼓吹入夔时。

赤甲薰风近,黄堂淑景迟。

相望邈坤轴,空咏竹枝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游庐山涂中杂诗三首(其三)

税驾南昌郡,城头喜少留。

儿时诵闲赋,老境作佳游。

杰阁收英槩,长江倚暮愁。

何人识老子,清月上貂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游庐山涂中杂诗三首(其二)

去去忘回远,行行迫腊天。

江寒侵老泪,霜冷逼宵眠。

客路虽经至,归涂尚过千。

家山在台岳,南望几悠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