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闱三上败垂成,白雪新吟思转清。
修竹园中曾献赋,慈恩塔下未题名。
禹门烧尾他年事,楚客悲秋此日情。
道在不须忧晚达,抟风九万是前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亿的作品,名为《次韵和章频下第书怀之什》。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怀念古人的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一种情感联结。
“春闱三上败垂成”,“闱”字指的是宫殿中的门槛,这里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三次春天的光景已经变得萧瑟不再,表达了时光易逝、事物更迭的感慨。
“白雪新吟思转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即白雪覆盖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清醒思考和高洁情操。
“修竹园中曾献赋”,这里的“修竹”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竹林或竹子,而“曾献赋”则是说诗人在这个地方写过诗。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自己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
“慈恩塔下未题名”,“慈恩塔”是一个具体的历史遗迹或建筑物,诗人提及此处,可能是在表达对某种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怀念之情。未题名则意味着没有留下名字,或是说这份情感至今仍然深藏。
“禹门烧尾他年事”,这里的“禹门”很可能是一个古代遗迹,与大禹有关,提到“烧尾”,可能是在回忆历史上的某个事件,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思。
“楚客悲秋此日情”,“楚客”指的是来自楚地的人,而“悲秋”则是常见的情感表现。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感受与古人的情感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历史感。
最后,“道在不须忧晚达,抟风九万是前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期待和信心。尽管现在可能面临困难,但诗人相信自己的道路正确,不必为未来的发展而担忧。“抟风九万”则是一个比喻,表示无限的可能性和广阔的前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历史事件以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人文关怀。
不详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鸡窗十载共论文,兰室依然有旧薰。
雨雪共抛修竹苑,烟霞独访武夷君。
随珠照乘元无类,天骥追风定不群。
犬子赋成犹未献,飘飘词气已凌云。
九逵初旭满辎軿,寒食东风二月天。
陌上垫巾谁傲睨,江边解佩自婵娟。
新妆几处登墙见,沉醉何人藉草眠。
豪侠追欢殊未足,归蹄躞蹀夕阳前。
凉飙送残暑,秋色望中新。
天迥迷星斗,宵寒待月轮。
境同牛渚上,诗寄凤池人。
僚友东床客,冰清合许亲。
休沐忻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
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
月上珠帘侵坐白,霜飞碧瓦透衣寒。
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