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北山示行详上人

都城羁旅日,独许上人贤。

谁为孤峰下,还来宴坐边。

是身犹梦幻,何物可攀缘。

坐对青灯落,松风咽夜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在京城漂泊的日子里,唯独赞赏那位高僧的贤能。
有谁能来到这孤独的山峰下,与我一同静坐赏景?
人生如梦似幻,世间何物值得追求?
静坐倾听青灯摇曳,松涛伴着夜晚泉水的低吟。

注释

都城:指首都或大城市。
羁旅:在外漂泊、旅行。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贤:贤能,品德高尚。
孤峰:孤立的山峰,形容环境清幽。
宴坐:静坐,闲适地坐着。
是身:此身,指自身。
梦幻:如梦似幻,不真实。
何物:什么。
攀缘:寻求,追求。
青灯:油灯,古时照明之物,常用于寺庙。
落:落下,这里指灯光摇曳。
松风:松树间的风。
咽:低沉,此处形容声音微弱。
夜泉:夜晚的山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题名《宿北山示行详上人》。从内容来看,诗人在都城客居,感叹时光飞逝,而身处异乡,更显得孤独和无奈。他似乎在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渴望归隐自然的愿望。

首句“都城羁旅日,独许上人贤。”诗人以客居的身份,感受着城市生活的单调与孤独,同时也承认只有高尚的人才能理解自己的处境和心声。

接着,“谁为孤峰下,还来宴坐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希望有人能陪伴他在这些美丽的环境中享受片刻宁静时光。

“是身犹梦幻,何物可攀缘。”这里,诗人感慨自身如同梦幻一般虚无,世间万物都无法为其提供真正的依靠和安慰。

最后两句“坐对青灯落,松风咽夜泉。”描绘出诗人独自坐在昏暗的室内,对着微弱的青灯,聆听着窗外松林中夜风轻拂,以及远处泉水潺潺之声。这样的景象既表现了诗人的寂寞,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城市生活与山野宁静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清净世界的向往,以及在喧嚣都市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渴望。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宿定林示无外名务周

天女穿林至,姮娥度陇来。

欲归今晼晚,相值且徘徊。

谁谓我忘老,如闻虫造哀。

邻衾亦不寐,共尽白云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宿雨

绿搅寒芜出,红争暖树归。

鱼吹塘水动,雁拂塞垣飞。

宿雨惊沙尽,晴云昼漏稀。

却愁春梦短,灯火著征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寄友人

飘然羁旅尚无涯,一望西南百叹嗟。

江拥涕洟流入海,风吹魂梦去还家。

平生积惨应销骨,今日殊乡又见花。

安得此身如草树,根株相守尽年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寄友人三首(其三)

一别三年各一方,此身漂荡只殊乡。

看沙更觉蓬莱浅,数日空惊霹雳忙。

渺渺水波低赤岸,濛濛云气淡扶桑。

登临旧兴无多在,但有浮槎意未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