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人

飘然羁旅尚无涯,一望西南百叹嗟。

江拥涕洟流入海,风吹魂梦去还家。

平生积惨应销骨,今日殊乡又见花。

安得此身如草树,根株相守尽年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我独自漂泊,漫无边际,遥望西南,心中充满哀叹。
江水带着我的泪水流入大海,风儿吹动我的梦境,让我回到家乡。
一生的悲痛几乎要耗尽我的骨血,如今身处异乡,又见到花开。
如何能让我的身躯如同草木,根深叶茂,共度一生。

注释

飘然:独自漂泊。
羁旅:远行。
尚:仍然。
无涯:没有边际。
西南:方向代指故乡。
百叹嗟:无数叹息。
江拥涕洟:江水带着泪水。
流入海:流入大海。
风吹魂梦:风儿吹动梦境。
去还家:回到家乡。
积惨:一生的悲痛积累。
销骨:耗尽骨血。
殊乡:异乡。
见花:见到花开。
安得:如何能。
如草树:如同草木。
根株相守:根深叶茂。
尽年华:共度一生。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寄友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羁旅他乡,心怀故土之情。"飘然羁旅尚无涯,一望西南百叹嗟"表达了诗人漂泊异地,无尽的思念之情。"江拥涕洟流入海,风吹魂梦去还家"则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心中的渴望与孤独。

"平生积惨应销骨,今日殊乡又见花"透露出诗人对往昔苦难的回忆以及面对异乡春色时的复杂情感。最后两句"安得此身如草树,根株相守尽年华"表达了诗人对于平静生活、坚守本分直至生命终结的渴望。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自己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深厚情感和高尚理想。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寄友人三首(其三)

一别三年各一方,此身漂荡只殊乡。

看沙更觉蓬莱浅,数日空惊霹雳忙。

渺渺水波低赤岸,濛濛云气淡扶桑。

登临旧兴无多在,但有浮槎意未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友人三首(其二)

水边幽树忆同攀,曾约移居向此间。

欲语林塘迷旧径,却随车马入他山。

飞花著地容难冶,鸣鸟窥人意转闲。

物色可歌春不返,相思空复惨朱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寄友人三首(其一)

万里书归说我愁,知君不忘北城幽。

一篇封禅才难学,三亩蓬蒿势易求。

欲与山僧论地券,愿为邻舍事田畴。

应须急作南征计,漠北风沙不可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无为军张居士

南阳居士月城翁,曾习禅那问色空。

卓荦想超文字外,低徊却寄语言中。

真心妙道终无二,末学殊方自不同。

此理世间多未悟,因君往往叹西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