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范直愚单履游浯溪

潇湘之流碧复碧,上有铁立千寻壁。

河朔功就人与能,湖南碑成江动色。

文章得意易为好,书杂矛剑天假力。

四百年来如创见,雷公雨师知此石。

小儒五载忧国泪,杖藜今日溪水侧。

欲搜奇句谢两公,风作浪涌空心恻。

形式: 古风

翻译

湘江碧波荡漾,两岸峭壁如铁,高耸入云。
北方的功业依靠人的才能,湖南的碑文让江水也为之动容。
文章写得出色,仿佛自然之力助笔。
这块石头见证了四百年的历史,连雷公雨师也深知其价值。
我这个小书生五年来为国事忧虑,如今拄杖在溪边漫步。
想寻找奇丽的句子向两位前辈致敬,但风起浪涌,心中感慨万分。

注释

潇湘:湘江。
铁立:形容峭壁坚如铁。
千寻:极言峭壁之高。
河朔:黄河以北地区。
湖南:指湘江流域。
易为好:容易写出好的文章。
书杂矛剑:比喻文章犀利如矛剑。
雷公雨师:古代神话中的风雨之神。
小儒:谦称自己为小书生。
杖藜:拄着藜杖。
溪水侧:溪边。
奇句:奇特美妙的句子。
谢:致意,感谢。
风作浪:风吹起浪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同范直愚单履游浯溪》,通过对潇湘之流和浯溪上千年铁壁的描绘,展现了湖南浯溪石刻的雄伟壮观。诗人赞美了河朔地区人们的才智和湖南碑刻的艺术成就,认为文章若得神韵便能引人注目,而书法则借助自然之力显得更加生动有力。诗人感慨四百年来这块石头的独特发现,仿佛连雷公雨师也为之惊叹。他回忆自己五年的忧国之情,如今在溪边独行,希望能寻觅到奇句以表达对前人(范直愚)的敬意,然而风起浪涌,令他内心感伤。整首诗情感深沉,借景抒怀,体现了陈与义的文人情怀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同信道晚登古原

幽怀忽牢落,起望登古原。

微吹度修竹,半林白翻翻。

日暮纷物态,山空销客魂。

惜无一樽酒,与子醉中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同家弟用前韵谢判府惠酒(其一)

衔杯乐圣便称贤,无酒犹堪卧瓮间。

使者在门催仆仆,曲车入梦正班班。

不烦白水真人力,来自青城道士山。

千载王弘同并美,未应杞菊赋寒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同通老用渊明独酌韵

纷纷吏民散,遗我以兀然。

悄悄今夕意,鸟影驰隙间。

向来房州谷,采药危得仙。

忽驾太守车,出处宁非天。

何妨暂阅世,谋行要当先。

西斋一壶酒,微雨新秋还。

蛛网闪明晦,叶声饯岁年。

呼儿具纸笔,录我醉中言。

形式: 古风

夙兴

美哉木枕与菅席,无耐当兴戴朝帻。

巷南巷北闻锻声,舍后舍前唯月色。

事国无功端未去,竹舆伊鸦犹昨日。

不见武林城里事,繁华梦觉生荆棘。

成坏由来几古今,乾坤但可著山泽。

西湖已无金碧丽,雨抹晴妆尚娱客。

会当休日一访之,摩挲苍藓慰崖石。

只恐冷泉亭下水,发明白发增叹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