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到浔阳生三女子因诠真理用遣妄怀

宦途本自安身拙,世累由来向老多。

远谪四年徒已矣,晚生三女拟如何。

预愁嫁娶真成患,细念因缘尽是魔。

赖学空王治苦法,须抛烦恼入头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仕途之路对我来说本就显得笨拙,随着年岁增长,世间的牵累越来越多。
被贬谪远方已经四年,白白受罚罢了,晚年得三个女儿又该如何是好。
提前担忧儿女的婚嫁之事真是忧患重重,深思因果缘分都是困扰人心的魔障。
幸亏学习了佛教的解脱痛苦之法,必须抛开烦恼,步入苦行僧的生活。

注释

宦途:官场生涯。
安身拙:不擅长或不适合在官场上生存。
世累:世俗的牵累。
向老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
远谪:被贬谪到远方。
徒已矣:徒劳无益,已经过去了。
晚生:晚年生育。
拟如何:打算怎么办。
预愁嫁娶:提前为子女的婚姻忧虑。
真成患:真的成为问题或烦恼。
细念因缘:深入思考因果报应和缘分。
尽是魔:全都是困扰人的事物。
空王:佛教中指佛,这里指佛教。
治苦法:解脱痛苦的方法。
烦恼入头陀:将烦恼转化为修行,头陀是印度语,指苦行僧。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时期创作的,名为《自到浔阳生三女子因诠真理用遣妄怀》。诗中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家庭特别是女儿的关切之情。

“宦途本自安身拙,世累由来向老多。” 这两句开篇即指出仕途并不容易,个人要想在官场上稳固立足很难,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世间的牵累也越来越多。这种感觉充满了无奈和悲凉。

“远谪四年徒已矣,晚生三女拟如何。” 这两句则转向个人生活,诗人自言被贬官四年已经过去,而自己晚年得女三个,不禁担忧她们的未来。这里流露出对女儿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

“预愁嫁娶真成患,细念因缘尽是魔。”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女儿将来婚嫁的焦虑,以及对于世间种种因缘牵绊的深刻认识。这些牵绊在诗人的眼中成了心灵上的重负。

“赖学空王治苦法,须抛烦恼入头陀。”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佛教禅定的向往,希望通过学习佛法来减轻心中的烦恼,并最终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

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体会,以及对亲情特别是女儿未来的关切。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佛教所提供的解脱之道的向往,显示出白居易在晚年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思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自咏

形容瘦薄诗情苦,岂是人间有相人。

只合一生眠白屋,何因三度拥朱轮。

金章未佩虽非贵,银榼常携亦不贫。

唯是无儿头早白,被天磨折恰平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自咏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自咏

须白面微红,醺醺半醉中。

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

卧疾瘦居士,行歌狂老翁。

仍闻好事者,将我画屏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自咏

闷发每吟诗引兴,兴来兼酌酒开颜。

欲逢假日先招客,正对衙时亦望山。

句检簿书多卤莽,堤防官吏少机关。

谁能头白劳心力,人道无才也是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