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咏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随便吃点东西就足以填饱肚子,随便穿件衣服也能暖和身体。
并不认为寿命长短与体态胖瘦有关,也不妨碍幸福就是生活贫穷。
老乌龟不羡慕被祭祀时的丰盛食物,盘曲的树木何必去争夺桃李的春天。
顺其自然心态自己决定,的是非无需去问无关紧要的人。

注释

随宜:随意,随和。
取次:随便,草率。
衣裘:毛皮制成的衣服。
亦:也。
煖身:保暖。
未必:不一定。
得年:寿命。
非瘦薄:不是指瘦弱的身体。
无妨:不妨碍。
长福:长久的幸福。
是单贫:即使生活贫穷。
老龟:年老的乌龟。
岂羡:哪里羡慕。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饱:饱食。
蟠木:盘曲生长的树木。
宁争:何必去争。
桃李春:桃李花开的春天。
随分:顺其自然。
自安:自我安慰。
心自断:自己做决定。
是非:对错争议。
问闲人:询问无关紧要的人。
闲人:指与事情无关的人。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态度和哲学。在物质上,诗人主张随遇而安,不追求过多,只要能填饱肚子,保暖身体即可。对于未来,诗人认为不必强求长寿或富贵,只要心灵上的平和与满足,即是真正的幸福。

在自然界中,老龟和蟠木各自安贫,不羡慕那些争斗不息的牺牲和桃李之争。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重视,以及对外界评价的超然态度。

最后,诗人强调要随分自安,心灵自断,不必在乎他人的闲言碎语。这反映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独立的人格魅力。整首诗流露出白居易特有的平民情怀和超脱的生活态度,是一首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自咏

须白面微红,醺醺半醉中。

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

卧疾瘦居士,行歌狂老翁。

仍闻好事者,将我画屏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自咏

闷发每吟诗引兴,兴来兼酌酒开颜。

欲逢假日先招客,正对衙时亦望山。

句检簿书多卤莽,堤防官吏少机关。

谁能头白劳心力,人道无才也是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自城东至以诗代书戏招李六拾遗崔二十六先辈

青门走马趁心期,惆怅归来已校迟。

应过唐昌玉蕊后,犹当崇敬牡丹时。

暂游还忆崔先辈,欲醉先邀李拾遗。

尚残半月芸香俸,不作归粮作酒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