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其二)

山连上帝朱明府,心是南宗无尽灯。

过此攲危空比梦,年来瘴毒冷如冰。

图书一笑宁劳客,音信频来尚有僧。

梨枣功夫三岁办,不缘忧患亦何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山峦连接着天边的朱明府,心中秉持的是南宗永恒的明灯。
走过这险峻之地如同梦境,近年来的瘴气酷寒如冰。
读书时的欢笑岂能劳烦客人,书信频繁到来还有僧人来访。
三年的辛勤耕耘只为梨枣成材,如果不是忧虑和困苦,这样的事又何曾发生?

注释

山连上帝:形容山势高耸入云,仿佛连接天界。
朱明府:可能指代皇宫或显赫的地方。
心是南宗:指持有南宗佛教的信仰。
无尽灯:比喻永恒的智慧之光。
过此攲危:形容道路或处境艰难。
空比梦:如同在梦中经历。
年来瘴毒:指当地恶劣的气候条件。
冷如冰:形容气候寒冷。
图书一笑:读书带来的快乐。
宁劳客:岂能让客人劳累。
音信频来:书信经常到来。
尚有僧:还有僧人前来。
梨枣功夫:指教育培养后辈。
三岁办:长期的准备。
不缘忧患:如果不是因为忧虑。
亦何曾:又怎么会如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题为《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其二)》。诗人以山势比喻皇帝所在的朱明府,表达对南方佛教南宗禅意的敬仰,将新居的建设比作一场虚幻的梦境。他感叹时光荏苒,瘴气侵人,如同冷冰之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

诗人提到读书的乐趣并不在于客人来访,而是与僧侣间的音信往来,体现了他对精神交流的重视。他还提到新居的建设经过三年辛勤努力,如果没有忧虑和困苦,这样的成就也不会存在。整首诗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其一)

老罢子卿还属国,功成定远恨阳关。

漂流岂必风波际,颠沛何妨枕席间。

伏腊便应随俚俗,室庐闻似胜家山。

因缘宿世非今日,赖有阴功许旋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子瞻题风水洞

风送江湖满洞天,洞门可听入无缘。

土囊郁怒声初散,石齿聱牙势未前。

乐奏洞庭真跌宕,歌传帝所亦清便。

何人隐几观遗韵,重使颜成问嗒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五)高斋

金陵佳处自无穷,使宅幽深即故宫。

楼殿六朝遗烬后,江山百里旧城中。

雨馀尚有金钿落,月出长窥粉堞空。

看尽一城怀古地,兹游恨不与君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三)凤凰台

凤鸟久不至,斯台空复高。

何年种梧竹,特地剪蓬蒿。

白水来无际,青山转几遭。

南游且未返,江海共滔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