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配圣三朝隔,灵仪万姓哀。
多年好黄老,旧日荐贤才。
道著标彤管,宫闲闭绿苔。
平生六衣在,曾著祀高禖。
这是一首充满哀思和敬仰之情的挽歌,通过对逝者的追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高度的敬意。诗中“配圣三朝隔”一句,表明逝者曾经与皇室有着不解之缘,其地位非同小可。“灵仪万姓哀”则描绘出整个国家、民族对其逝去的深切哀悼。
诗人通过“多年好黄老,旧日荐贤才”两句,赞颂逝者过去崇尚道家黄老之学,对人才的推荐与培养有着卓越的贡献。黄老指的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这里代表了高洁和智慧。
“道著标彤管,宫闲闭绿苔”则是对逝者生前德行的赞美,“道著标彤管”意味着逝者的道德文章被广为传颂,而“宫闲闭绿苔”描绘出一幅皇宫中庭院幽静,长满了青苔的景象,这里的“宫闲”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清净无为的情境。
最后,“平生六衣在,曾著祀高禖”表达了逝者生前品行高洁,甚至于祭祀之事都能体现其崇高的品格。这里的“六衣”指的是古代帝王、贵族的正式服饰,而“曾著祀高禖”则是说逝者在生前曾参与过最高规格的祭祀活动,显示出其尊贵的地位。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种种赞美和怀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度的敬仰,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于逝者崇高地位与德行的普遍认同。
不详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茶兴复诗心,一瓯还一吟。
压春甘蔗冷,喧雨荔枝深。
骤去无遗恨,幽栖已遍寻。
峨眉不可到,高处望千岑。
乡园一别五年归,回首人间总祸机。
尚胜邻翁常寂寞,敢嫌裘马未轻肥。
尘颜不见应消落,庭树曾栽已合围。
难说累牵还却去,可怜榆柳尚依依。
一寝闲身万事空,任天教作假文翁。
旗穿岛树孤舟上,家在山亭每日中。
叠果盘飧丹橘地,若花床席早梅风。
佳期说尽君应笑,刘表尊前且不同。
高龛险欲催,百尺洞门开。
白日仙何在,清风客暂来。
临崖松直上,避石水低回。
贾掾曾空去,题诗岂易哉。